工作中正能量的小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作中正能量的小故事.doc

  工作中正能量的小故事   正能量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正能量,建议有空的小伙伴都看看哦。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工作中正能量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工作中正能量的小故事:工作的“种子”  去年11月,我所供职的广告公司因效益不好散伙了。我和其他两个文案策划一起失了业。由于广告公司的老板投资办有一份周报,而当初由于周报的办公室不够大,就将美编老李的办公桌安置在我们文案的办公室。   现在,偌大的办公室只剩下老李一人“留守”原地了。老李是办公室唯一的男性,以前也曾是广告公司的制作人员。因能力不被大家认可,在我来之前就被老板调去办周报了,但办公室还是和我们一起。关于他的故事,同事们给我说过很多,传递给我的老李的印象是:为人小气自私,做事呆板僵化,所以大家一起出去会餐、晚上一起“happy”时,都当他是空气,没有人会叫上他一起。平时大家一起说话,老李也总是自觉地不参与进来。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办公桌的位置刚好与老李邻近。出于礼貌,每天上班时,我总是与他打声招呼,有时买了零食也招呼他来吃一点。老李也总是很客气地对我。   广告公司的遗留事务处理完的那天,大家都在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没有谁想起要和“空气”说什么。我觉得过意不去,走到他面前说:“我们要走了,谢谢你这一年来的关照。”他连忙站起,神情落寞地说:“都走了,办公室就我一人,好难受啊!”我笑着说:“没关系。很快会有新伙伴的。”那边,同事们在催我一起走,他匆匆向我要了,我们道了再见后我才离开。   待业在家的那段时间,由于母亲生病,花去了不少钱,眼看就过年了,手头紧迫的我不得不冒着严寒开始找工作,然而,地球人都知道,临近年末,工作难找。我奔波了一月有余,还是“待业”身份。   正当我愁眉不展的时候,我的响了。出乎意料的是,是办公室老李打来的。他告诉我,办他们那周报的编辑老师最近有事出国了,现在正需要一个编辑顶替,就向老李打听是否有合适的人选,老李当即向主编推荐了我。   第二天,我就去见了主编。什么问题都没问我。主编就说:“老李习那样的人说不出假话,明天来上班吧!”从没做过编辑的我就这样走马上任了!而和我一起失业的同事,到现在还在为工作奔波。   后来,我问老李:“你怎么想起要推荐我的?跟她们比起来,我不算最优秀的啊!”老李说:“你没听说过近水楼台先得月吗?你和我的位置隔得近嘛!那几个位置远的人,水平虽不错,可是我连她们的都没有。”我们老朋友一般心领神会地笑了。   有时候,工作的能力并不等于工作的机会。有时候,一句问候,一个道别,都是工作的“种子”,除掉偏见,以诚心播下,来年,它会发芽,变成机会。   工作中正能量的小故事:工作就在前面拐  过两天就是我们单位招聘2009年大学毕业生考试的日子,如同往年,考点设在单位院内。据说今年招聘20人,有近400人参加笔试。早晨去办公室的途中,不停有来单位领准考证的学生问路。凛冽寒风中,一张张或兴奋或焦虑的脸被冻得通红,今年的冬天对于他们来说格外寒冷。   近些年,每当临近毕业找工作,媒体上所见的多是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冷静描述,而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方传来的消息更让人心生焦虑。对于毕业已两年的我来说,每看到招聘会现场被挤爆的场面,依旧感同身受,仿佛又看到两年前那个怀抱简历,在冬天北京各个招聘单位穿梭的我。   2006年暑假,研一生活刚结束,在导师的介绍下,我踏上了从武汉来京的实习之路。对于实行研究生培养两年制的学生来说,研一一结束,就意味着要开始找工作,尤其是对类似新闻学专业来说,学生实习的过程也就是找工作的过程。   我和班上来京实习的6个女孩在实习单位附近租了一间房。对于我们这些立马要找工作的学生来说,实习刚开始时,大家都感觉新鲜、好奇。可等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已经有校园招聘会了,大家觉得在实习单位留下的机会太小,于是纷纷返校参加校园招聘会。而我却觉得回学校和在北京找工作没多大区别,于是一个人坚持留在北京。   到了11月份,北京的天气开始转冷,社会上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火热起来。做记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南方的媒体进京揽才,我不停地投递简历,但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挫败感像一只虫子慢慢吞噬着我,焦虑感也随之袭来。   在校同学签约的消息陆续传来,我开始考虑是否应该返校,毕竟参加学校的招聘会有很多优势,北京的生活成本也很高。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没到需要放弃的最后一刻,我一定要坚持。于是我立马调整心态——即使争取不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只要能就业就行,不管是在京还是在外地。那时的我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一直就这样坚持着,上网看招聘信息,投简历,不放弃任何一家新闻媒体。当看到3家中央媒体的招聘信息陆续贴在网上后,我虔诚地把简历投送出去,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