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温构件强度理论和设计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温蠕变强度理论及设计方法 轩福贞 华东理工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fzxuan@ecust.edu.cn 2006.05 报 告 内 容 高温构件强度理论 研究的意义 高温蠕变设计的 理论基础 高温结构的蠕变设 计准则与方法 高温构件强度理论及设计方法 2006.05 高温构件强度理论研究的意义 1 现代工业对高温构件强度设计的挑战 对于高温材料与技术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Evans早有精辟的论述 (1984),而现代工业,尤其是电力、石化、航空等领域,对高温材料 开发和高温强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of our high technology civilization d e p e n d s o n t h e ab i l i t y o f o ur machines to operate economically and reliably at high temperature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高技术的文 明, 取决于我们的机械设备在高温下 H. E. Evans 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高温材料专家UK) 高温构件强度理论及设计方法 2006.05 高温构件强度理论研究的意义 火电发电效率与操作参数的关系(中国电力报,2004.02.19) 19世纪未 压力 (MPa) 温度 (℃) 效率 (%) 煤耗 (g) 中压 3.5 435 27 460 温度 高压 9.0 510 33 390 超高压 13.0 535/535 35 360 亚临界 17.0 540/540 38 324 效率 超临界 25.5 567/567 41 300 高温超临界 25.0 600/600 44 278 超超临界 30.0 600/600/6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