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范祖禹_帝学_及宋代的皇帝教育.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 月 保定学院学报 , 2012 5 May 2012 第 卷第 期 25 3 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 Vol.25 No.3 论范祖禹《帝学》与宋代的皇帝教育 1 2 申慧青 ,王瑞蕾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 保定学院历史系,河北保定 ) 1. 071002 2. 071000 摘 要:君主专制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皇帝在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固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力,对皇帝的教育也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学的重要内容。入宋之后,士大夫们在与皇帝“同治天下”的观念引领下,对天子的为政之 道和为君之德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这种要求突出影响了宋代的皇帝教育。北宋重要的史家和士大夫范祖禹在其所著《帝学》 中,对宋代诸帝接受教育的形式、内涵及皇帝教育的意义都有所论述,是宋代士大夫关于皇帝教育的最为详细丰富的著作,展现 出宋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见解。 关键词:宋代;范祖禹;《帝学》;皇帝教育;经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K244 A 1674-2494 2012 03-0064-05 宋代是中国古代君主集权主义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看,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通过一系列的改 革,削弱兵权、制约相权、限制州郡官员,大大强化了皇帝的权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宋代诸帝在限制武将权力, 行使国家权力时,加强了与文臣士大夫的互动,《宋史·曹勋传》载:“艺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 ① [1] 违者不祥。” 宋太祖亦曾亲口言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由此,宋代的士大夫普遍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② 和入世精神,“同治天下”成为士大夫们的一种普遍理想 。 正是因为宋代诸帝的“文治”特征,皇帝与士大夫的密切关系,使得宋代的皇帝教育也具备突出的特点,这 一时期,是“经筵”制度走向定型的时期。“经筵”是古代皇帝为习读经书而设置的御前讲席,据《后汉书·郅恽传》 所载,“后令恽授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可见,自汉代即有“侍讲”官员出现,为皇帝讲读《诗》、《书》等儒家经 典,但“经筵”一词出现是北宋仁宗朝的事情了。担任经筵侍讲的士大夫们通过为皇帝讲习儒经,阐发了他们对 于皇帝的个人修养、政治韬略、治国方针等问题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皇帝的决策,成为连接皇帝与士大 夫的重要纽带。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自元丰八年(1086 年)任宋哲宗侍讲,至绍圣三年(1095 年)遭贬,任经筵侍讲 官员几近十年,他所著《帝学》,辑录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学习经历,尤其重视对宋代仁宗朝经筵制度的记录,是研 究宋代皇帝教育的重要范本。本文即通过对范祖禹《帝学》的研究,探索宋代皇帝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意义。文中 不当之处,祈请各位学者予以指正。 一、范祖禹担任侍讲官员的经历 范祖禹(1041 年— 1098 年)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其叔祖父为北宋名臣范镇。嘉祐八年(1063 年),随范镇至 收稿日期: 2012-01-23 作者简介:申慧青( ),女,河北保定人,历史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 1980- ①关于宋太祖誓碑的真伪之考,可参照张荫麟《宋太祖誓碑及政事堂刻石考》,《文史杂志》第一卷第七期。 ②程颐曾言:“帝王之道也,以择任贤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