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田簰形地吴氏孝子坟
世之忠孝典范
湖北省罗田县吴氏孝子祠、圣旨、牌坊及孝子坟
地处罗田县河铺镇古人墩村的吴季益墓,葬于元朝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吴季益原籍江西弋阳人,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中进士,景炎年间,曾先后在太湖、罗田、六安、安庆一带做官,封中宪大夫。卸任后定居古人墩,去世后就近安葬。
吴季益其子吴大中,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字时夫,号爱山,元朝翰林院待制封仪大夫。天性孝敬,志经书。父亡,在父墓侧建庐,奉孝父母,为父守墓十七年,直至母终。其孝心远近闻名,乡里人皆颂,被当朝翰林待制封仪大夫兼国史编修官彭寅亮、国子监祭酒邓文原及翰林学士资德大夫曹郁知晓,于元朝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联名上奏皇上,被元朝仁宗皇帝赐封为“孝子”,死后御葬独尊山下孝子里,即今河铺镇古人墩,众称“孝子坟”。其史迹详细载明史及一统通志,墓载郡邑志。
吴氏孝子支简介
宋末元初,有位身为中宪大夫的宋朝旧臣,名叫吴季益,是宋理宗端平乙未年进士,曾当宰太湖、罗田、六安州判,安庆府事。元灭宋时他奉文天祥之命和付高首建天堂寨,为抗元事业招募兵马,训练士卒。后来南宋抗元失败,他便隐居在蕲阳义城独尊山下的古人墩,过着与世无争的农家生活。
吴季益娶陈氏生有三子。长子大中,字时夫,号爱山,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7年——1319年),一生都在父母身边;次子大贵迁往麻城、红安、黄陂等地;三子大材迁往安庆。相传吴大中孝敬父母的事迹“感天地动鬼神”。大中为了使父亲安度晚年,消除父亲因不能恢复宋朝大业的惆怅,用尽了许多心血,全心全意地侍候着父亲。季益公逝后,大中便举家结庐在父亲墓前居住守孝十七年,他一边祭奠父亲,一边百般孝敬母亲。母亲若少进食,大中则减食自罚,责怪是自己照顾不周,孝行不到;夏天睡觉甘让蚊蝇叮咬,因怕蚊蝇飞到老人房中伤及和惊动老人;冬天昼夜生火为老人取暖。陈母九旬逝后,大中继续在母亲墓旁守孝。此事惊动了朝廷,元朝仁宗帝遂派翰林院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彭寅亮,前往古人墩核实。彭经查证无误,临别时至孝房面见吴大中。大中曰:大孝在身恕不能送行,我会在此跪送您三十里路的时辰,以示谢意。彭策马走到十五里之处的佛子岭返回察看,见吴大中还对门跪拜在地,纹丝未动。彭寅亮大惊曰:天下居然还有如此大德守信之人。便立即回京,据实奏报仁宗帝。
仁宗所处的时代,正值元朝中叶,当时朝纲已乱,仁宗正好需要树立一个榜样来“崇风化,振朝纲”,于是在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亲自下了圣旨,御封“吴氏孝子”,旌表其门,加封大中任翰林院待制奉议大夫之职。公元1319年吴大中逝世,朝廷拨专款召百官前往御葬,赐黄旗黄伞、金丝銮驾,竖牌坊建祠宇立碑纪念,以示发扬光大之意。
后来吴大中的后裔人口众多并纷纷外迁,遍及全国各地,主支则分布在鄂豫皖等地。数百年来,吴氏孝子的后裔无不以此为荣,每逢清明时节,纷纷从全国各地前往古人墩祭奠,以寻其根,以悼其德。吴氏孝子的故事也因此在民间成为千百年来盛传不古的佳话,被政界推崇为国人必须效仿的精神楷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