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刑罚报应论-北大法宝.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刑罚报应论-北大法宝.PDF

刑罚报应论 —— 刑罚理性辩论之一 邱兴隆* 在有关刑罚根据或称正当理由 (the Justification of Punishment) 的诸种学说中,报应论是源头最远、路程最长且至今生命力最旺的 一种。论源头,其不但远先于与之相抗衡的功利论而产生,而且应 该回溯至刑罚的草创时代,可以说,有刑罚便有了报应刑论;论路 程,自刑罚问世至今,报应论始终伴随刑罚制度而存在,即使在个 别预防论占绝对优势的现代史上,其也仍在刑罚学说中幽灵般地时 隐时现;论生命力,尽管报应刑论一统刑罚之天下的辉煌早已不复 存在,但是,在当代,经一体论者的激活,报应论在一体化刑罚论 中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泽。在国内学人已告别谈“报”色变、对报 应论口诛笔伐的蒙昧而转向对报应的推崇的今天,〔2〕理性地追问 一下什么是报应?报应论的魅力究竟何在?是什么赋予了报应论如 *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员。 〔2 〕在 1987年以前,我国学界对报应论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直至陈兴良先生与笔者发 表 《罪刑关系论》 (《中国社会科学》 1987 年第 4 期 )一文,给报应论正名以后, 报应论才逐步得到学界的肯定。 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 此魅力?报应论真正是对刑罚根据的一种完美解说?也许不无裨 益。 一、从复仇到该当:报应刑的生命路程 报应论与报应一词一样古老,又与报应一词一样时兴。然而, 作为刑罚学说的报应论与作为刑罚学术语的报应在语境上远非恒 定。不同时代的不同学者赋予了报应与报应论不同的意蕴,从而组 合成了报应论的不同形态。要对报应论进行理性的分析、批判、引 证或借鉴,便不得不顺着历史的线索展示报应论的生命路程,平心 静气地问一问我们分析、批判、引证或借鉴的是什么时代、什么人 与什么意义上的报应。 (一)从私力到公权:报应的胎变 回溯报应刑,作为其源头的报复刑与原始复仇习惯的血缘关系 清晰可辨。翻开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度的最早一个法律文本,无不可 见深刻在刑罚上的同态或者同害复仇的烙印。从 《汉谟拉比法典》 对伤害他人眼睛、折断他人骨头、击落他人牙齿的自由民,应分别 处以伤害其眼、折断其骨、击落其齿的规定,到 《摩奴法典》的 “最低种姓的人以骇人听闻的坏话,辱骂再生族,应割断其舌”, “如果他以污辱方式提到他们的名和种姓,可用烧得透红的刺刀插 入他的口内”,“如果他厚颜无耻,对婆罗门的义务提出意见,国王 可使人将沸油灌在他的口内和耳朵内”之类条款,分明标示着复仇 乃初始报应刑的母体。初始报应刑与复仇习惯的血缘关系是如此明 显,以致日本学者牧野英一将刑罚的草创时代称为“复仇时 代”。 〔1〕 正由于一方面,报应刑与复仇习惯有着如此不解的历史之缘, 〔1 〕王谨:《中华刑法论》,中华书局 1932年版。 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 另一方面, “刑罚针对的是过去的事件,复 仇 也 是 如 此 因 此 , “两者容易被混淆。” 〔1〕深受复仇之“野蛮” 的株连,报应曾蒙受 “野蛮”的不白之冤,并因而在现代一度成为众矢之的。菲利将报 应斥之为 “未开化时代的遗迹”,〔2〕美国宾夕法尼亚法官马歇尔更 是直截了当地宣称报应是“……法定的复仇准则,或者只是为惩罚 而惩罚”,因此,“社会旨在进步的设计与博爱化一直朝向将任何这 样的理论从刑罚学中驱散的方向”,3〔〕甚至于美国《示范量刑法》 1972年版明文规定, “量刑不应奠基于复仇与报应之上”,〔4〕从而 把复仇与报应相提并论,共同作为刑法排斥的目标。无怪乎美国哲 学家霍尔发出这样的哀叹:“报应被明显地贬低为复仇的一种伪装 的形式”。〔5〕 然而,将报应与复仇混为一谈意味着对报应的历史蕴涵的误 读。事实上,初始报应刑一经割断与复仇相联系的脐带,便宣告了 与复仇的决裂,尽管由于复仇基因的作用,其不可避免地仍与复仇 习俗颇为貌似,但是,其产生完成了刑罚史上由私力复仇到法律报 复的突变,标志着野蛮的私力救济向文明的国家制裁的让位。 早在 1597年,法兰西斯•贝肯便指出了复仇与法律报复的本质 区别。他认为, “复仇是一种野性的正义,其越趋向于人的本性, 法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