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庐山板岩褶曲变形-水土保持学系-国立中兴大学.PPT

庐山板岩褶曲变形-水土保持学系-国立中兴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庐山板岩褶曲变形-水土保持学系-国立中兴大学.PPT

* 以研究廬山地區板岩邊坡潛移行為案例,運用有限元素法中不同材料模型以及誘發因子來探討邊坡潛移行為及漸進破壞,並模擬其在不同尺度地形邊坡造成的影響。一般而言在高陡邊坡潛移行為較顯著,在無構造的影響下,直坡和凹坡的破壞面由坡頂往下發育,凸坡的破壞面由坡趾往上發育。收集國內外岩石邊坡潛移行為與漸進破壞相關案例對照參考,以透過力學觀念解釋呈現出的地質構造現象,並可充分了解其破壞機制。 * 以有限元素法分析板岩邊坡 潛移與漸進破壞行為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碩士班二年級專題討論(四) 授課教授:陳文福 老師 指導教授:張光宗 老師 報告人:潘安士 日期:2011/05/13 * 大綱 * 前言 * 台灣山坡地的變質岩當中,以板岩最為常見,有極廣泛的地區皆可看見,主要是分布在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地區,目前已有數個板岩山區邊坡滑動破壞的例子,原因應與板岩的潛移行為與漸進破壞有關。由於許多複雜的地質現象並不容易想像或透過實驗得知,因此藉由以力學為基礎的數值模型來模擬解釋板岩邊坡的行為,了解其破壞機制與對不同尺度地形邊坡的影響。 * 蒐集與整理前人對於板岩邊坡的潛移行為與漸進破壞相關研究 廬山地區板岩邊坡案例分析模擬 坡高與坡度對於邊坡潛移影響 不同尺度地形對於邊坡潛移行為與漸進破壞影響 結論 研究流程 地質模型建構與參數的訂定模擬 模擬分析結果並與前人研究之地質構造現象比對 不同地形邊坡潛移行為與漸進破壞模擬 研究區域位在台灣中部南投縣仁愛鄉廬山溫泉、塔羅灣溪北側邊坡。滑動體長約820公尺、寬約480公尺,地滑區頭部靠近邊坡上方的母安山三角點海拔1499公尺,地滑區趾部則位於河谷附近,上下高程差約400公尺,滑動面積約30公頃。 本地區屬於脊樑山脈帶的變質岩區,岩體因變質作用之影響,劈理面相當發達,出露在研究區域附近的廬山層,岩性則主要為暗灰色板岩,偶夾薄層之細粒變質砂岩或粉砂岩。 研究區域概述 * 地表潛移及傾翻 構造擾動 劈理 板岩偶頰變質砂岩 潛移折彎現象 劈理 劈理 劈理 * 研究區域概述-廬山板岩褶曲變形(地調所,2010) 廬山岩體滑動區的地質演化模式,整個邊坡可能原本為具有一致性劈理位態的板岩邊坡,隨著塔羅灣溪河道下切,岩體受重力(可能包括地震力)影響產生下坡運動,在滑動體底部岩體產生劈理急折現象並導致連續的岩體變形。 剪裂帶 劈理褶皺軸 剪裂帶 劈理反轉 顯示劈理擾動包含「傾 翻」及「多重滑動」現象 剪裂帶 近地表潛移及傾翻 崩積層 (地調所,2010) 研究區域概述-鑽探資料 * Goodman,R.E.(1989)指出潛移為材料受一固定應力作用時的依時變形行為,潛移可視為一種塑性變形。典型的岩石潛移曲線,依潛移速率不同可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潛移速率隨時間遞減,稱為一次潛移;之後潛移速率維持定值,是為二次潛移;最後潛變速率急遽增加直至試體破壞,稱為三次潛移。 * (Chigira ,1992) * 日本學者Chigira(1992)討論了長時期受重力影響的岩體潛移之變形,並依據葉理位態的特性,提出岩體受重力變形的潛移作用之四大類型分類: 1.順向坡之拱彎褶皺型 2.逆向坡之拖曳褶皺型 3.葉理高傾角之折彎褶皺型 4.順向坡之斷層型 邱坤豪(2000)歸納出台灣地區的潛移作用主要有兩種類型: 折彎褶皺型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潛移形式,它的特徵為岩層或葉理的傾角通常很陡,在斜坡上受到重力的影響,而產生葉理末端被折彎的現象,所以在靠近地表的葉理傾角方向會與原來岩層葉理的傾角方向相反,由縱剖面觀察,邊坡的葉理呈現一種類似「ㄑ」字形的型態,同於Chigira(1992)分類之第三類型。 拱彎褶皺型的潛移現象在台灣則較少被發現,其常發生在順向坡,斜坡的傾角比葉理的傾角還要緩,因此邊坡上端的岩層葉理受到重力影響,而隨著坡向產生往下滑動的潛移現象。坡趾處受到較固定的岩石牽制,所以容易在坡趾處產生類似拱彎狀的凸起,同於Chigira(1992)分類之第一類型。 * Samyr El Bedoui et al.(2009)運用10Be宇宙同位素射線定年,可得知岩石邊坡上,從10,000年前至今日的岩石的緩慢潛移行為的滑動位移量與時間關係,進而得知岩石的潛移速率為4~10mm/year。 * 蔡光榮等(1995)針對阿里山公路沿線邊坡漸進破壞做野外調查作業及室內試驗分析,發現邊坡產生漸進破壞主誘因可歸納為地質因素、底土滲流、逕流沖蝕、岩層風化與人為開路所造成之順向坡坡趾斷裂等五大因素。 * 由於台灣中北部麓山帶地質常見膠結不良軟弱砂岩,膠結不良之軟岩其節理經常較不發達,而此等岩性之邊坡往往易發生漸進破壞,不少邊坡破壞之原因乃根源於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