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原创力生态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戏剧原创力生态调查

上海戏剧原创力生态调查两年前,本刊就做过一篇关于戏剧编剧生存状态的专题报道,采访中有专家大声疾呼,戏剧编剧成了濒危行业,要像老虎熊猫一样抢救。那么,两年过后,上海戏剧原创力的生态如何呢?近日,上海市剧协理论研究室牵头立项,通过课题调研的形式,对两年多来上海戏剧创作队伍的基本面貌、综合素质以及创作成果进行研究分析,本刊记者也介入参与了大量采访、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上海戏剧剧目创作依然处于尴尬的境地,上海戏剧创作队伍存在着人才老化、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戏剧的后续发展。针对此现状,沪上各专家、业内人士也纷纷给予了中肯的建议。 市场很热闹,原创很冷清 观众已经准备就绪,就等好作品了 炎热的盛夏已显露远去的尾巴,偶尔午时依然能感到一股回笼的暑气,正如北京人艺“成立60周年庆”的巡演已经完美落幕,但是在上海戏剧舞台上掷出的震撼依然响彻着“启示”的回音。《知己》《我爱桃花》《原野》《关系》《窝头会馆》这五台精品剧目,不仅引起了上海市场的骚动,更叩开了人们心灵的思索。观众热切追捧的,不仅是演员们较为纯熟精湛的表演艺术,更有人艺剧目思想力量上的宏大和厚重,这也恰恰反衬出当前上海话剧市场的“阿喀琉斯之踵”:不缺日益精湛的市场运营手法,不缺逗人乐的桥段,就缺锋利的思想,就缺闪着人性魅力的高水准表演艺术。 这样的阻碍前进步伐的致命缺陷同样出现在戏曲表演艺术上。近两年,戏曲演出也初显繁荣之势。去年,逸夫舞台一年安排了近330场演出,依然无法满足院团的需求,若想要在逸夫舞台的黄金档期占上一席之地,甚至要提前一年预定才能“稳操胜券”。然而,在专业戏曲剧场“团满为患”的同时,真正叫好又叫座的剧目甚少,基本还是各个院团压箱底的经典剧目,一些新创剧目往往因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被观众诟病,上了“雷戏”榜。 上海市剧协近日开展了上海戏剧创作和队伍的课题调研,调研样本涉及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滑稽剧团、上海木偶剧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9家市级专业院团,长宁沪剧团、宝山沪剧团、人民滑稽剧团、青艺滑稽剧团4家区县院团以及上海戏剧学院、若干上海市民营骨干戏剧团体。调研结果显示,2010、2011两年,调研范围内的上海市级、区级院团以及上海戏剧学院,创作演出的总剧目数为355台,其中原创剧目94台,约占总剧目数的26.4%;改编剧目52台,约占总剧目数的14.6%;复排剧目110台,约占总剧目数的31%;其他剧目99台,约占2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原创剧目数量不到剧目总数的三分之一。 “2011年,上海民营院团的演出总场次超过1万场,占上海所有文艺院团演出场次的半壁江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蔡正鹤微笑地介绍道。然而一谈及创作品质,他原本舒展的双眉开始有些紧锁,“但是,本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还拿不出在上海和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佳品力作,真正有分量的、表现时代精神、反映当前火热生活的主旋律创作更加欠缺。上海市以往几届新剧目展演,民营作品往往止步于入围参演,难以进入最后获奖的优秀剧目行列。” 2011年11月,上海越剧院为纪念辛亥百年创排的剧目《秋色渐浓》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这也是越剧院多年缺席国家级剧目奖后的重新回归。然而,总体而言,近年来上海本地的、能在全国戏剧舞台上形成影响力的精品寥寥,缺少圈内外认可、且广有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 2011年7月,沪剧《红叶魂》作为上海唯一入选剧目,应邀赴首都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2011年全国戏曲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为上海戏剧界敲响警钟;在2012年5月进行的两年一度的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的上海本地推选活动中,对主办方“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既具备文学性又具有舞台性;提倡鼓励独创性”的要求,上海两家院团放弃,多数评委对两年来上海本地报送的原创剧本表示失望。 十几年来,经过戏剧人的辛勤耕耘,上海的戏剧市场一跃成为了全国最有活力、最为规范的市场,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地院团纷至沓来,譬如台湾的剧团正形成一条结队而来的金字船阵,他们以自身的多元化和高品质引发了又一轮的观剧热潮,缓解了在大量戏剧熏陶下已培养出“挑剔味蕾”的观众,在剧场艺术性与思想性方面的“饥饿感”。在戏曲舞台上,北京京剧院、杭州越剧院等剧团也频频来沪扎堆,与上海的戏曲专业院团相遇,隐隐形成“打擂”之态,这种竞争局面也对上海戏剧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的轮子已经倍道而进,落后的戏剧灵魂——“原创力”必须快马加鞭啊! 被经济大轮碾碎的多彩原创梦 “上海文艺界从来不是娱乐界。”表演艺术家焦晃语重心长地说道。对于今天上海戏剧界的现状,他不愿多谈,仅抛出的简略话语中,浓缩了太多复杂的情绪:对以往充满理想精神的戏剧界的追忆,对现今充斥着“娱乐化”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