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压痕法确定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应用力学学报.PDF

纳米压痕法确定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应用力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压痕法确定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应用力学学报

第 30 卷 第 3 期 应 用 力 学 学 报 Vol.30 No.3 2013 年 6 月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Jun. 2013 文章编号:1000- 4939(2013) 03-0334-05 纳米压痕法确定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肖革胜 杨雪霞 袁国政 树学峰 (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030024 太原) 摘要:利用 SMT 全自动回流焊机和高温恒温试验箱制备出经 2 次回流焊时效处理 20 天的 Sn-0.7Cu/Cu 焊点试件;采用纳米压入法对其焊点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 Oliver-Pharr 算法,利用接触刚度连续测量技术得到了该化合物(IMC )的杨氏模量及硬度,其硬 度为 6.43GPa ,明显大于同种工况下Cu (2.29GPa )和Sn-0.7Cu (0.32GPa )的硬度;与此同时利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对纳米压入过程进行了反分析,结果表明:与理想弹塑性模型相比, 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 IMC 层的力学本构关系,其初始屈服应力σ 和切线模量 0 E 分别为 0.90GPa 和 14.5GPa。 Τ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有限元分析;力学性能;纳米压痕;弹塑性本构 中图分类号:O3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1776/cjam.30.03.B065 IMC 层进行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 IMC 呈现整 1 引 言 体各向同性;在不同应变率下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表明 IMC 在加载段对应变率十分敏感,而在卸载段 随着电子封装产品的无铅化,Sn-Cu 系焊料及 应变率对其没影响,并通过对压痕残余形貌分析得 其代表产品 Sn-0.7Cu 以成本低、物理力学性能良好 出IMC 的凸起特征比较明显。 等优点,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无铅焊料品种之一[1] 。 目前关于无铅焊点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分析、晶 回流焊接过程中,熔融的焊料和基体 Cu 元素在界 相组织成分和生长机理的研究以及利用纳米压痕技 面处相互扩散并发生冶金反应,由此形成金属间化 术对其简单力学性能(杨氏模量和硬度)进行测试的 合物层(IMC) ,该化合物层有效地保证了焊料与基 报道已经很多,但对于同种工况下其与周围焊料和 体的良好连接;并且在服役过程中,化合物层还会 铜力学性能的对比及其弹塑性本构的研究很少。鉴 不断地形成和生长。IMC 力学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 于上述相关研究结果中 IMC 层的 Cu Sn 和 Cu Sn 3 6 5 上决定了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文献[2]对 SnAgCu 无 [4] 两种不同组织的力学性能接近 ,且正常服役条件 铅焊点金属间化合物的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纳米 下 Cu3Sn 层一般很薄,本文从力学角度出发将 压痕仪测量得到了 IM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