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体会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86-0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选择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温阳豁痰等药物,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严密观察病情,灵活掌握,辨证论治,本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原则,实证宜用活血化瘀、辛温散寒、泄浊豁痰、宣通心阳等法;虚证宜以补养扶正为主,用益气通脉、滋阴益肾、益气温阳等法。少数胸痹心痛为某些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则随原发病的治愈而好转。若系中年以后发生,反复发作,则病情较为顽固,如治疗得当,可获较长时间的缓解;若失治或调摄失宜,病情进展,出现真心痛危候,则预后较差。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胸痹;中医药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闭塞或狭窄而发生的心脏病。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因胸阳不足,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1]。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60例的中医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男43例,女17例;年龄40~83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5年,平均6年。初发心绞痛8例,稳定性心绞痛52例。
1.2 诊断 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疼痛,常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时间常为1~5分钟,休息或含苏合香丸、救心丸及硝酸甘油等可缓解。疼痛常向左肩背、左臂等部位放射。心电图检查出现ST~T段的缺血性改变,血脂常增高。心脏B超、冠状动脉造影、201铊心肌显像等具有相应改变。
1.3 治疗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胸痹疼痛发作时,一般先予活血化瘀,温通心阳,豁痰泄浊,行气止痛治疗为主。
1.3.1 急性发作 胸闷气促,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卧者,心脉瘀阻者,可选用麝香保心丸,2粒,舌下含服;或速效救心丸,5~10粒,舌下含服。寒痰凝络者,可选冠心苏合丸,1丸含化,或嚼碎后咽服。真心痛而面白唇青,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宜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并以参附龙牡汤频频灌服。
1.3.2 心脉瘀阻 行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血府逐瘀汤加减。针灸取合谷、内关、曲泽、少海、膻中、气海、血海等穴,宜用泻法,强刺激,可加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推拿用拇指按、揉心俞、膈俞、厥阴俞、膻中、内关、神门、血海、三阴交等穴,每穴操作1分钟,以疼痛缓解为度。
1.3.3 痰浊痹阻 理气化痰,宣痹通阳,常用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针灸取内关、神门、膻中、中脘、丰隆、足三里等穴,用泻法,加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推拿可以拇指重按心俞、膈俞、厥阴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每穴按1分钟,以胸部舒畅为宜,继用中指揉天突穴;以掌根按逆时针方向擦推胸部及腹部各150次,并重点按、揉膻中、中脘两穴各3分钟,以胸部发热,疼痛减轻为度。每日1~2次。
1.3.4 寒凝心脉 散寒止痛,宣痹通阳,常用方剂当归四逆汤加减。针灸取心俞、厥阴俞、内关、神门、肾俞、肺俞等穴,用泻法,强刺激,加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推拿用掌根按、揉背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行走部位,重点按大椎、心俞、肾俞,每穴1分钟,继以掌根推、擦背部督脉处,自大椎向下至腰骶椎反复推擦5~7次,以局部发热为度。每日1~2次。
2 结果
选择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温阳豁痰等药物,临床效果满意。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指因胸阳虚损,或气阴不足,或瘀痰阻痹,心脉闭塞所致。以心胸剧痛,甚至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青、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心痛有闷痛、刺痛、绞痛、灼痛之别,临床中须结合伴随症状,辨别心痛属性。若胀重痛轻而无定处,兼见胁肋痛,善叹息者,属气滞者多;若闷重痛轻兼见多唾涎沫,阴天易作,苔腻者,属痰浊为患;心胸隐痛而闷,劳则多发,伴气短心悸者,属心气不足之证[2];若部位周定不移,伴有舌色紫暗、瘀斑,多属血瘀内阻;或疼痛剧烈,常一伴畏寒肢冷,多属寒凝;若疼痛伴有灼热感者,多属火盛痰热所致。心痛发作频繁者重,偶发者轻。瞬间即逝者轻,持续不解者重。疼痛部位固定者,病情较深重;疼痛部位游移者,病情较轻浅。证候属实者较轻,虚象明显者较重。初发者较轻,迁延者较重等。
胸痛时作时止,痛连肩背,心胸憋闷,心悸气短。临证时,应详细询问胸痛的诱因、部位、性质及先驱症状和伴随症状等,以鉴别胸痛的不同原因和病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