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酒的发展历史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鄂酒沉淀出璀璨的文化结晶。
据考证,到了春秋时期,地处长江流域中部的楚国酿酒业,独领风骚,鹤立鸡群。秦汉时,荆楚大地是著名的酒乡,当时生产的“宜城醪”就是饮誉神州的名酒。《周礼 . 天官 . 酒正》郑玄注说:“泛者,成而滓浮,泛泛然如今宜城醪矣。”《周礼》贾疏引马融注写道:“今之宜城、会稽稻米清。”曹植《酒赋》中写道:“其味有宜城醪醴,苍梧缥清。”
秦汉以后,湖北地区出产、其它酒都难与匹敌的酒叫做楚醪。后汉时,曹操将“九酝春”献给汉献帝后,宜城美酒即成为“贡酒”,“楚瓶贡”由此得名。后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豪饮宜城美酒,吟诗作对,留下千古名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曰:楚人汲汉水,酿酒古宜城,春风催酒熟,犹似汉江清。“楚瓶贡”从此盛名远播。晋人傅玄《酒赋》在列举华夏名酒产地时说:“课长安与中山,比苍梧与宜城。”《北堂书钞》引妇玄《七谟》说:“甘醪贡于宜城。”宜城出产的“醪醴”是敬献朝廷的贡品。
唐朝时,荆楚更是名酒倍出。名人李商隐在《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中咏道:“尚怜秦痔苦,不遣楚醪沉。”诗人罗隐在题为《经耒阳杜工部墓》的诗中写道:“紫菊馨香复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九月怀襄阳》:“宜城多美酒,归于葛疆游。”《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诗人钱起《送魏功曹赴荆南》:“碧云愁楚水,春酒醉宜城。”《送衡阳归客》:“醉里宜城近,歌中郢路长。”《李司直赴江西使幕》中有:“好酒近宜城,能诗谢康乐。”《唐国史补》卷下列举天下名酒产地十一处,名品十三个,其中就有久负盛名的湖北江汉地区的“宜城之九酝”和“郢州之富水”。
到了宋代,湖北白酒酿造业的一发扬光大。宋代张能臣《酒名记》中,在六个州名下均著录了宜城酒。
春秋至唐宋, 除享誉全国的宜城酒外,湖北还有不少名酒。据史料记载,《周礼》郑注云:“如今(瓒)白矣。”《湖北通志》引《大清一统志》说:“汉县......出白酒,亦擅。”意即在湖北出产名一种名为“(瓒)白”的名酒。湖北钟祥也出产一种名叫“郢州春酒”的白酒。《大唐六典 . 光禄寺》记载:“今内有郢州春酒,本因其州出美酒。初,张去奢为刺史,进其法,今则取郢州人为酒匠,以供御及燕赐”。
鄂酒是怎样传承血脉的鄂酒的发迹确实依存着源远流长的鄂酒文化。
当代湖北省境内驰骋市场的枝江大曲、稻花香、白云边和鹤楼等四大白酒实际酿酒历史最长、一代接一代传承的独数枝江大曲。
溯源枝江酿酒历史,至少要追寻到大溪文化的新石器时代。上世纪70年代后期,湖北省枝江市问安镇关庙山村一个农民,在开挖渠道时,一锹掀开了鄂酒文化厚重的页面:从现场出土的5000余件文物中,竟有不少酒器!楚国国都开始定在枝江,当时称丹阳,后迁至江陵。枝江一带有楚国贡酒之乡的美誉。三国时,枝江是刘备、曹操和孙权逐鹿的古战场,留下关羽、张飞、赵子龙、陆逊等名将在此地征战的身影和足迹,也留下他们许多品酒佳话。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松滋人张元楠在枝江江口古镇开办槽坊,出产的枝江烧春,香飘川鄂湘广大地区。清光绪10年《荆州府志》载:“今荆郡枝江县‘烧春’甚佳”,翰林学士雷以栋回乡省亲,在品尝“烧春”之后说:此酒比贡酒还略胜一筹,真乃沉世佳酿。并当即挥笔泼墨写下了“谦泰吉”三个大字,将此酒带回京城献给皇家享用。从1818年到现在,历经枝江酿酒人近两个世纪潜心挖掘,通过与现代酿造工艺技术的有机结合,生产出如今有口皆碑的枝江大曲。
这一历史文化名酒的诞生,它代表的不仅是荆楚酒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更加表明了枝江酒业即将进入一个充分展示个性魅力和文化品位的文化酒时代。
与枝江大曲相比,稻花香酒发迹只有十四年时间。然而,这并不影响稻花香酒业对鄂酒文化的弘扬。1992年,当该企业第一滴酒滚落到酒缸时,具有有丰厚文化味的名字“稻花香”便呱呱坠地。这三个字,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之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上。“但得千顷稻花香,便有万人口中粮”。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稻花与芬芳美酒相融合,真是恰到好处。于是,田园之美,劳动之美,收获之美,享用之美,尽在不言中。让人们品尝“稻花香”时,联想到丰收,联想到奋进,联想到希望与成功。稻花香人还善于挖掘鄂酒文化之瑰宝。如果说“稻花香”是农耕文化的写照,那么稻花香旗下的“关公坊”则是英雄气度的缩影。“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千百年来,关公为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仰慕。2004年,稻花香酒业毫不犹豫买下秦汉时期朝廷贡品“宜城醪”产地宜城市王旗营酒厂“楚瓶贡”的品牌:楚都宜城秦汉时便是著名酒乡。“浓酱兼备品位高,醇甜雅净楚酒风。”在稻花香人巧妙运作下,历史与现代,白酒与文化,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在鄂西地区与枝江大曲和稻花香成鼎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