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安徽
课程的表达方式 教师用书 学生用书-信息库加活动方案 例:池塘的世界 【概述】 接触自然水域,认识水中的生物,初步懂得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活动目标】 使学生了解当地水域中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水亲近、爱护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活动材料】网眼细密的网、玻璃平底皿、笔、学生页的复印件 【活动步骤】 1、分组并布置任务 选择一片清洁的自然水域,组织学生前去考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每组自由选择水边的某个地点,观察水面上有些什么生物,并将网完全浸入水中,大约10~20分钟后再轻轻拉起来。把在水面上观察到的和网中所发现的东西都记录在学生页的水域环境观察表和水生动物调查表上。 提醒学生,如果发现了有趣的东西,请及时通 家一起分享;遇到不认识的生物,请告诉教师给与帮组;另外,一定要注意安全。 2、开展活动 各组分头开展活动,将收集到的各种生物放入平底皿中。教师注意学生的动向,保证活动安全,并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总结和讨论 各组分别活动大约半小时之后,教师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要求各组将网冲洗干净,把收集到的各种生物向大家展示,汇报各自的发现。汇报结束后,将收集到的生物放回水中。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你们发现了多少种生物,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类别吗? ☉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为什么这些生物会出现在这一水域中? ☉这片水域对这些生物意味着什么?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本地水生生物的资料,供学生参考。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撰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的发现。下为一个小组的短文。 我们发现不同类种的生物,都以池塘为家。在水里它们可以找到食物和栖息场所。在池塘底部的淤泥里。潜伏着小泥鳅;而蝌蚪把它们的家安在水下植物和茎间和泥土上。水蚤则把它们的家安在水面,等待那些掉进池塘的猎物。可见,这些生物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池塘里安家。 变例 可以提取水样,带回实验室中,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藻类和其他微小的生物,从不同层次认识水生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探索,依据本地区植物志、鸟类图志,辨认水域周边的植物和鸟类。 【学生页】 水域环境观察表 看 闻 摸 听 水生动物观察表 记录人 组别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地点 编号 它生活在哪里(水面、水中、水底、水边)? 它怎样活动(飞、游、爬)? 它有多大(很大、中等、小、很小)? 它是什么样子? 它是什么颜色的? 它还有什么别的特征? 你认为它叫什么名字? 尝试设计 1、撰写描述你的校本课程的简要介绍 在课程设计中有一个原则: 要求并强制课程设计者清楚地陈述其意图 2、编写尝试性内容纲要 3、编制课程目标 4、活动设计 * 使用电话 课程目的:能有效率的且有礼貌的使用电话 课程目标的表述 课程目标 知识 知道使用电话大约的费用,以及节省电话费的方法(重要的) 技能 学生能够使用电话簿(关键性的) …… …… 态度 养成有礼貌打电话的习惯(重要的) …… 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实际拨三个电话(重要的) 经验 实际参观、访问电话交换机的运作(重要的) 二、编制课程纲要 将课程内容以主题、次级主题的方式列出 单一的知识内容纲要 例:《历史教学大纲》 (高中) 近代部分 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4、太平天国运动 5、新思想的萌发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清朝的灭亡 四、北洋军阀的统治 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 六、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人民解放战争 九、中国近代文化 现代部分 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十年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五、社会主义时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全面的知识内容纲要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结论与拓展 分析与解释 收集证据 提出问题 理性 实证性 社会性 交流与质疑 三、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一)关注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布鲁纳: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