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拉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哈拉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摘 要 经过对研究区地层、侵入岩、构造等地质特征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哈拉胜多金属矿床在成因上与断裂构造、次火山岩有着密切的关系,矿体分布上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形态呈脉状产出,围岩蚀变局限于矿体附近,且以硅化、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为主,属中低温热液蚀变。根据矿床特征预测,其深部可能隐伏中低温热液脉状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 哈拉胜;铅锌矿;构造
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82-02
0 引言
哈拉胜铅锌矿床是我国最主要铅锌矿床之一,矿区位于北东向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西侧,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火山隆起带哈拉胜断隆区内,断裂构造也极为发育。哈拉胜火山穹隆,略呈北东向拉长的椭圆形,以塔木兰沟组地层为基底,表现出明显的阶梯形地貌及放射状的沟谷,火山穹隆的中心具有较强的蚀变及矿化。879.9高地寄生火山口呈北东向拉长的椭圆形,该处具有较强的蚀变与矿化,已发现的矿化体与放射状断裂构造相吻合。区内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特点,断裂结构面呈张扭-压扭的复杂力学特征,其中北北西构造为本区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断裂构造面可见纵向擦痕,具正断层特征(张性),北西为成矿期后构造,与含矿断裂构造相接处,不仅破坏矿体的连续性,而且形成次生压扭构造性特征,矿脉沿走向呈不规则脉状、膨胀收缩、分支复合、矿脉与围岩破碎胶结等现象。证明矿脉被期后构造穿插破坏,显示断裂构造复杂的力学特征。根据以上地质情况分析,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脉状多金属矿床,本文仅就哈拉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矿区地层
哈拉胜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粗砂岩、砾岩、凝灰砂岩、板岩和白音高老组酸性火山岩组成(图1)。
1.2 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北东向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西侧,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火山隆起带哈拉胜断隆区内,断裂构造也极为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为主,两组构造交汇部位控制着中心式火山机构、次火山侵入体的分布。
1)火山机构
哈拉胜火山穹隆,位于哈拉胜山,略呈北东向拉长的椭圆形,范围约25km2。火山穹隆是以塔木兰沟组地层为基底,侏罗世末期发育的中心式火山机构,中心被流纹质角砾熔岩及流纹斑岩所占据,周围环形分布有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穹隆周围形成辐射状及环形断裂,表现出明显的阶梯形地貌及放射状的沟谷,火山穹隆的中心具有较强的蚀变及矿化。
879.9高地寄生火山口:呈北东向拉长的椭圆形,面积约为4km2。火山口中心为流纹质角砾熔岩及流纹岩占据,周围半环状分布有安山质角砾熔岩、砂岩、砾岩、砂板岩、凝灰岩等,并可见有大小不等的火山弹堆积(砾径5cm~30cm),呈圆状及椭圆状,火山口周围发育有不完整的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该处具有较强的蚀变与矿化,已发现的矿化体与放射状断裂构造相吻合。
2)断裂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基本构造格局为多期活动复杂的北西、北北东、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平面形成井字型构造格局。区内以哈拉胜火山穹隆为主体,北西、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构造围绕哈拉胜火山穹隆呈放射状发育。
区内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多期活动特点,断裂结构面呈张扭-压扭的复杂力学特征。F1为哈泥沟断裂的次级构造,规模较大,是一组近东西向的控岩构造,区内出露长度大于5km。F2和F6为F1的次级控岩构造,具有水平左旋特点,走向为北西、北北东,区内出露长度近1km~2km。北北西构造为本区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断裂构造面可见纵向擦痕,具正断层特征(张性),北西向构造为成矿期后构造,与含矿断裂构造相接处,不仅破坏矿体的连续性,而且形成次生压扭构造性特征,矿脉沿走向呈不规则脉状、膨胀收缩、分支复合、矿脉与围岩破碎胶结等现象。证明矿脉被期后构造穿插破坏,显示断裂构造复杂的力学特征。
1.3 矿区侵入岩
工作区处于侏罗世火山杂岩带中,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晚期侵入岩,其岩性有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岩:受哈拉胜火山穹隆控制,呈岩株分布于哈拉胜山西南,面积近2km2,岩石呈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有石英、碱性长石、酸性斜长石等组成。岩体由北东向南西可见明显的水平分带现象,边缘为细粒结构。岩石见硅化、高岭土化等,矿化蚀变仅见黄铁矿化,多呈星点状。
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哈拉胜山西南花岗岩体边部,面积在0.6km2,岩性特征:岩石为灰色及肉红色,中粗粒结构,矿物成分有石英、碱性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等组成。在岩体北侧边缘,暗色矿物有定向排列现象,其南东侧可相变为花岗斑岩,具硅化、高岭土化等,矿化蚀变仅见星点状黄铁矿化。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