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后(清)方苞.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后(清)方苞   记事之文,惟《左传》、《史记》各有义法。一篇之中,脉相灌输而不可增损[2], 然其前后相应,或隐或显,或偏或全,变化随宜,不主一道。《五代史安重诲传》总揭数 义于前,而次第分疏于后[3],中间又凡举四事,后乃详书之[4]。此书、疏、谕、策体, 记事之文,古无是也。   《史记》伯夷、孟、荀、屈原传,议论与叙事相间,盖四君子之传[5],以道德节 义,而事迹则无可列者。若据事直书,则不能排纂成篇,其精神心术所运,足以兴起乎百 世者,转隐而不著。故于伯夷传叹天道之难知[6],于孟、荀传见仁义之充塞[7],于屈原 传感忠贤之蔽壅[8],而阴以寓己之悲愤。其他本纪、世家、列传有事迹可编者,未尝有 是也。重诲传乃杂以论断语。夫法之变,盖其义有不得不然者,欧公最为得《史记》法, 然犹未详其义而漫效焉,后之人又可不察而仍其误邪?   注释:   [1]五代史:指欧阳修所修撰的《新五代史》。安重诲:五代后唐大臣,明宗时任兵 部尚书等职。[2]脉:指文章的脉络线索。[3]分疏:分别阐述。《五代史安重诲传》先总 说安重诲“恃功矜宠,威福自出,旁无贤人君子之助,其独见之虑,祸衅所生,至于臣主 俱伤,几灭其族。”然后分别以事例说明这几个方面。[4]“中间”二句:《五代史安重 诲传》在中间举出安重诲的四次过失“轻信韩玫之谮,而绝钱镠之臣;徒陷彦温于死,而 不能去潞王之患;李严一出而知祥贰;仁矩未至而董璋叛。”然后分别详述这四件事。方 苞认为这样写不合于史传的义法。[5]传(chuán船):流芳后世。[6]“故于伯夷传” 旬:《史记伯夷列传》对伯夷事迹的叔述极为简略,而前后却有大段议论。在叙述伯夷 “饿死于首阳山”后,司马迁有一段议论天道难知的话:“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 邪?非邪?”[7]“于孟、荀传”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一段议论:“利,诚乱之 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 弊,何以异哉!”慨叹战国之世好言利而不言仁义。按“仁义充塞”一语见于《孟子 #8226;滕文公下》,意为仁义的道路被阻塞。[8]“于屈原传”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论屈原之所以著《离骚》:“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 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此文中心,仍是谈“义法”问题。文中首先论《左传》、《史记》“义法”之精,指 出为文应文气贯通,前后照应,富于变化,不主一道。接着批评欧阳修所作《五代史安重 诲传》议论与叙事相间,不合记事文体的“义法”,认为传记文只有在可记之事甚少时才 允许叙议相间。史传文大多通篇叙事,只在叙事完毕后,才附以论赞,但欧阳修所用叙议 相间的写法,未必不可备一格。方苞的批评,未免有点绝对化,且与篇首所说“不主一 道”相矛盾。把为文之“法”绝对化、程式化,“法”就会流于死法,方苞论“法”,正 有此弊。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