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平山记(明)高启.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天平山记.(明)高启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1],积霖既霁[2],灏气澄肃[3]。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 不可寒也[4],乃治馔载醪[5],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6],道傍竹石蒙翳[7],有泉 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8]。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9],谒魏公祠,憩远公 庵,然后由其麓狙杙以上[10]。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11],蟠拏撑住[12],不 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13],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 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14],十步一折,委曲而 上,至于龙门[15]。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 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懔然若将压者,遂相 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16],嘨者,惫而喘者,恐而咷者[17] ,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 继,乃独褰裳奋武[18],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 云浮浮[19],天之风[风翏][风翏][20],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21]。予超乎若举[22],泊 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 荒茅丛筱之间[23]。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谽呀[24],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 呼,在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25],而 予亦笑其恇怯颓败[26],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于是采菊泛酒[27],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28],十年之间,诸 侯不能保其国,大夫士之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 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 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遂书以 为记。      注释:   [1]至正二十二年:至正为元顺帝年号,二十二年相当于公元1362年。[2]霖:连绵不 停的雨。霁:雨停止。[3]灏(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澄肃:澄澈肃清。[4] 寒:背弃。[5]醪(láo):酒。[6]坞:四面高中间低的谷地,这里指山坞。[7]蒙翳:遮 蔽。[8]泠泠:清越。筑:古代一种打击的弦乐器。[9]白云寺:在天平山南麓。[10]狙杙 (jū yì):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11]噬(shì):咬。[12]蟠(pán):盘曲。拏 (ná):牵引。[13]线脉萦络:形容泉水细如线,如脉,攀缠在一起。[14]磴舟:石磴盘 曲。[15]龙门:为登山要道。其地两岩壁立对峙,中通一小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称为 龙门,又名一线天。[16]哦:吟哦。[17]咷:号哭。[18]蹇裳:提起衣裳。武:步。[19] 浮浮:流动飘荡的样子。[20] [风翏][风翏](liáo):风声。[21]渺:渺远的样子。悠 悠:遥远,无穷尽。[22]举:飞。[23]筱(xiǎo):小竹子。[24]谽(hān)呀:山谷空 阔的样子。[25]尤:责怪。[26]恇(kuāng)怯:懦弱,胆小。颓败:衰败。[27]泛酒: 犹言“泛觞”,在水边流觞饮酒。[28]板荡:《板》、《荡》,《诗经.大雅》篇名,都 是写周厉王无道的诗,后因称政局混乱为“板荡”。`      本文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一。作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九月,时作 者二十七岁,天平山在江苏苏州市西吴县境内,离苏州十四公里,自唐宋以来,就逐渐成 为风景游览区。《姑苏志》说:“天平山在支硎南五里,视诸山最为崷崒。其林木亦秀 润,山多奇石,诡异万状。”因山顶正平,故称天平。本文以细致的笔触,描写了游览天 平山的经过,以及游览中的感慨。它熔写景、记人、抒慨于一炉,文字生动逼真,历历如 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