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稚存论诗书(清)袁枚.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稚存论诗书(清)袁枚   文学韩[2],诗学杜[3],犹之游山者必登岱[4],观水者必观海也。然使游山观水之 人,终身抱一岱一海以自足,而不复知有匡庐、武夷之奇[5],潇湘、镜湖之妙[6],则亦 不过泰山上一樵夫。沿海中一舵工而已矣。古之学社者,无虚数千百家[7],其传者皆其 不似杜者也[8]。唐之昌黎、义山、牧之、微之[9],宋之半山、山谷、后村、放翁[10], 谁非学杜者[11]?今观其诗,皆不类杜。稚存学杜,其类杜处,乃远出唐宋诸公之上,此 仆之所深忧也。昔人笑王朗好学华子鱼,惟其即之过近,是以离之愈远。董文敏跋张即之 贴,称其佳处不在能与古人合,而在能与古人离。   诗文之道,何独不然[12]?足下前年学社,今年又复学韩。鄙意以洪子之心思学力 [13],何不为洪子之诗,而必为韩子、杜子之诗哉?无论仪神袭貌[14],终嫌似是而非。 就令是韩是杜矣。使韩、杜生于今日,亦必别有一番境界,而断不肯为从前韩、杜之诗。 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15],落笔时亦不甚愉快。肖子显曰:[16]“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17]。”庄子曰:“迹,履之所出,而迹非履也[18]。”此数语,愿足下诵之而有所进 焉。   注释:   [1]稚存:洪亮吉,字稚存。乾隆进士,工诗、骈文。著有《洪北江全集》。[2]韩: 指韩愈,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3]杜:指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4]岱:泰 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5]匡庐:庐山又称匡庐,传说古有匡俗结庐此山,故名匡 庐。武夷:武夷山,在江西、福建交界处。[6]潇湘:湖南境内之湘水在零陵西会合潇 水,称潇湘,为三湘之一。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7]无虑:不用仔细计虑就可 以知道。[8]“其传者”句:那些能留传后世的都是不同于杜甫诗的。[9]昌黎:韩愈。义 山:李商隐。牧之:杜枚。微之:元稹。[10]半山:王安石。山谷:黄庭坚。后村:刘克 庄。放翁:陆游。[11]夜班非学杜者:夜班不是学杜的呢?[12]“诗文之道”二句:为诗 为文的道理,何尝不是这样?[13]鄙意:谦词,称自己的意见、看法。洪子:指洪亮吉。 [14]仪神袭貌:模拟形貌,袭取精神。[15]“得人之得”句:得到前人已经创造的东西, 而不能得到自己创造的东西。[16]肖子显:南朝人,字景阳,由齐入梁,累迁吏部尚书, 加侍中。工文词,著有《后汉书》、《南齐书》、《贵俭集》等。[17]“若无新变”二 句:肖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评述历代作家,强调创新,认为文章“称患凡旧,若 无新变,不能代雄。”文章若因袭前人,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能称雄于新的时代。[18] “迹,履之所出”三句:《庄子天运篇》:“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 子之所方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庄子反对蹈袭先王陈迹,认为迹是先 人的脚印,不能代替自己的脚印。   这封论诗的书信着重谈的是师古和创新的问题。诗歌创作要学习古人,借鉴古人。有 没有这个借鉴至为重要,这里有文野之分、精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但是借鉴不 等于抄袭模拟,照猫画虎,用模仿代替自己的创造。袁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深刻 的。他强调学杜而不类杜,若“即之过近”,则“离之愈远”。他认为学古人学得好的, “不在能与古人合,而在能与古人离”。不可否认,诗的形式、艺术技巧,有其相继承的 传统关系,但是诗人生活的时代、环境不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不同。“性情遭 遇,人人有我在焉”(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后代的诗人不必同于古人,也不可 能同于古人。因此变化也是必然的,师古之中就有孕育着创新的因素。袁枚还认为,如果 写出来的诗完全像古人,“是韩是杜”,毫无时代气息,毫无诗人个性,那么人们“仍读 韩杜之诗,必不读类韩类杜之诗”。这种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 义。   这封信情间恳切,循循善诱,批评尖锐,但不尖刻;既阐明了自己的正确主张,又不 盛气凌人。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首先,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说明深刻的道理。信的开 头,提出“文学韩,诗学杜,犹之游山者必登岱,观水者必观海”。运用比喻充分肯定学 韩、学杜的必要。接着笔意一转,又用泰山一樵夫、海上一舵工做喻,说明只学韩、学杜 之不足。不用费更多笔墨,便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其次是征引 有力。在告诫洪亮吉既要师古又要创新时,列举唐宋许多诗文大家,指出他们都是学杜而 不类杜者,又举王朗华子鱼弊,董文敏跋张即之贴之得,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师古和创新 的关系,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