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两个地表破裂点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汶川地震的-地震地质.PDF

从两个地表破裂点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汶川地震的-地震地质.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两个地表破裂点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汶川地震的-地震地质

第 30卷 第4期 地 震 地 质 Vol.30,No.4 2008年 12月 SEISMOLOGYANDGEOLOGY Dec.,2008 从两个地表破裂点的几何学与运动学 特征分析汶川地震的破裂方式 1) 1) 1) 1) 魏占玉  何宏林  董绍鹏  陈 杰 1) 2) 3) 4) 高 翔  孙海清  嘉世旭  王世元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2)浙江省地震局,杭州 310013 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450002 4)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摘 要  汶川M 80地震的地表破裂出现在中央和前山2条断裂上,分别形成了235km和72km S 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而且地表破裂表现出复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文中选取了中央断裂上虹 口乡桐麻坎和擂鼓镇石岩村2个地表破裂点,通过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其地表破裂方式。桐麻 坎的白沙河河床上4条右阶斜列的主破裂西南侧发育了一条反冲断层坎,精细地形测量反映出了破 裂带内的断块特征与破裂过程中的地表掀斜;擂鼓镇石岩村逆冲破裂前缘的2条次级断层形成叠瓦 式结构,地貌上表现为挠曲和其上部的地震鼓包。该两点地表破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表明, 本次地震在龙门山中央断裂上的破裂方式以逆冲为主,兼有右旋走滑。这一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 哈佛大学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此外,桐麻坎和石岩村横切破裂带的地 形剖面显示出不同的地表掀斜方向,这种不一致主要由于前者位于断裂挠曲后缘,后者位于断裂挠曲 前缘。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 断层反坎 地震鼓包 地表破裂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67(2008)04-1023-10 0 引言 2008年5月 12日14时28分,四川省西部龙门山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M8.0,震中 S 1034E,310N,震源深度 14km(中国地震信息网,2008)。地震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并引发了大量的滑坡、泥石流、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中国地震局前方应急指挥部 组织了一支综合科学考察队,从5月21日开始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科学考 察。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带是一个巨大的推覆构 造带,由多条挤压逆冲断裂和多个推覆体组成,自东南向西北由前山(彭县 -灌县断裂)、中央 (映秀 -北川断裂)和后山(茂县 -汶川断裂)3条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邓起东等,1994;图 1 〔收稿日期〕 2008-07-22收稿,2008-12-03改回。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汶川 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资助。 1024 地 震 地 质 30卷 图1 龙门山断裂分布图及观察点地表破裂迹线图 Fig.1 ThedistributionmapoftheLongmenshanFaultzoneandtherupturetraceattheobservationstation. F 前山断裂,F 中央断裂,F 后山断裂 1 2 3 中的F、F和F),这3条断裂在中、晚更新世有过活动,并且中南段活动时代更新一些(唐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