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桑牧对鲁迅探究独特贡献及影响
李桑牧对鲁迅探究独特贡献及影响摘要: 李桑牧以残疾之身,没有上过正式学校。他终生以作家的思考,对鲁迅进行研究。对《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33篇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尤其对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研究卓有成就。学术界对这位研究者有所认识,但没有充分看到他对鲁迅研究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关键词: 李桑牧;鲁迅;研究;影响
在当代众多鲁迅研究者中,李桑牧是一个不应被忘记的人。
李桑牧(1928-2009),湖南长沙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秘书、长沙市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鲁迅研究专家。 他出身于书香名门,小时患病导致终生残疾,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但他自强不息,在多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在鲁迅小说研究上成果卓著。
一
全国解放后不久,他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学习鲁迅,并将自己学习的收获写成论文发表。 1956年,长江艺出版社出版了李桑牧的研究成果《鲁迅小说论集》。1959年,这家出版社又推出了桑牧先生的第二部鲁迅研究专著《心灵的历程》。这两部著作深受读者喜爱,印刷数量分别为12000册与16600册。笔者在大学读书时,就曾拜读。
《鲁迅小说论集》是全国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研究鲁迅小说的论文集。全书除序外,由8篇文章构成。书中对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代表作展开了论述。对农民和农民孩子进行了研究,也对旧中国妇女形象进行了探讨,几乎涉及鲁迅创作小说三个集子所有的内容。他以自己创作的经验与掌握的理论,认为《免和猫》、《鸭的喜剧》不是对自然的低诉,也不是充溢着崇拜大自然的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的不健康的东西”,而是透露着鲁迅的严厉而又充满感性的声调,斥责那残害弱者的猫——它们的残忍和对主人的柔媚,的确令人想起和黑暗社会中绅士派头的蛆虫们非常相似的“正人君子”的面孔来——并捍卫了一切无辜的善良的生命。[1]
鲁迅关于知识分子艺术形象的小说研究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笔者也曾有所研究。但李桑牧早在全国解放初期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心灵的历程》正是研究鲁迅所创造的知识分子艺术形象和前期思想发展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结合着对于《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联系到鲁迅更早的一些著述中对于“精神界之战士”的追求,深刻地阐释了“狂人”形象的精深、博大的意义。中篇按鲁迅作品发表年代顺序,仿效阐释了《头发的故事》、《端午节》、《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狐独者》、《伤逝》等小说中的新型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下篇则是对鲁迅某些小说和杂文中我的形象的分析。书中对狂人和一系列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为狂人是在现实性狂人的基础上以讽喻性手法塑造的新时代黎明期思想战士象征性形象,《狂人日记》不是一般的小说,而是讽喻诗化的小说或小说体裁的哲理散文。[2]
这本书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以小说形象的分析来研究鲁迅的思想。他通过对鲁迅知识分子系列形象的研究,以对知识分子身上的个人主义表现的批判以及鲁迅的自我解剖,构成了对鲁迅前期思想发展研究的基本内容。
这一研究,使我们想起近些年来,人们对于沈从文诗化小说研究的情况,而桑牧先生则早就走在了时代前面。可以说,他的研究,开创了鲁迅及现代文学研究的许多领域,这种成就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正当桑牧先生成果累累之时,由于众所周知的社会原因,李桑牧一家被无情的卷入进了时代的漩涡中。首先是他的弟弟杜高因二流堂的事,被莫名其妙地关了起来,接着是他父亲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李桑牧本来没有正式工作,这时更找不到谋生的地方,全家靠他母亲微薄的工资生活。环境尽管如此不好,李桑牧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对鲁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李桑牧连续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这些文章除了少数配合形势批判“四人帮”外,大多集中于对鲁迅《阿Q正传》的研究,先后在湖南师大学报、湘潭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
1984年2月,他的另一部研究专著《〈故事新编〉的论辩和研究》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被列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其实对《故事新编》,李桑牧早有研究。1954年,他的论文《卓越的讽刺文学——〈故事新编〉》就发表在当年的《长江文艺》的第5期上,为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论争。这部著作正是他早年鲁迅研究的继续。引言中,桑牧先生追述了论争的情况,也驳斥了不少研究者的看法。全书分上中下三篇,论证了作者的基本观点——《故事新编》是讽刺作品和历史小说的合集,其中的主要部分则是针对黑暗现实的讽刺作品。[3]
这以后,桑牧先生一直笔耕不止。他对《阿Q正传》尤为钟爱,专门进行过系列研究。在权威刊物,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上发表三篇研究鲁迅的论文,显示了他深厚的功底与独到的艺术魅力。《怎样理解〈论十大关系〉中对于阿Q典型的论述》发表在1988年7月出版的《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