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组织培养探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探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摘要】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是20 世纪科技进步的重大成果之一, 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抗性生理、激素及器官发生与胚胎发生等提供了许多良好的实验材料和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新技术;应用
【 Abstract 】 plant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20th century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s for the study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hysiological resistance, hormone and organogenesis and embryogeny and provides many good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effective 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plant tissue; Training; Research progress;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J5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 将离体的植物器官( 根尖、茎尖等) 、组织( 形成层、花药组织等) 、细胞( 体细胞、生殖细胞等) 、胚胎( 成熟或未成熟的胚) 、原生质体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 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 诱发其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其显著的优越性, 因为它可以提供生理状态比较一致的材料, 从而保证了试验的可靠性、结果的精确性。第一, 试验材料来源单一, 无性系遗传特性一致。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材料是细胞、组织块或器官、小植株等, 个体微小, 均可来自同一个植物个体, 遗传性状高度一致, 培养中获得的各种水平的无性系(即克隆)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 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精度。第二, 低成本、高集约度、高效率。实验微型化、精密, 管理集约、精细, 工作效率高。第三, 环境条件可控, 实验误差小。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完全可以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 试验处理条件一致, 误差很小。第四, 生长快、周期短, 可重复性强。由于营养等外在条件接近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故生长迅速, 试验结果的重演性很高。第五, 可连续运行、周年试验生产。由于环境条件可控, 全年四季均可连续作业。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早在1902 年, 德国著名的植物学家Hanberlandt 根据细胞理论预言细胞的全能性, 认为每个细胞像胚胎细胞那样,可经过体细胞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培养没有获得成功, 然而他所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科学推断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去探索. 1904 年, E.hanning 培养了萝卜和辣根属的一种植物的近成熟胚, 发现可使其发育成熟, 这是胚培养的第一篇论文; 1909 年, Kuster 将植物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但是融合产物未能存活下来; 1908 年S.simon 研究白杨嫩茎在培养中的发育过程, 观察到愈伤组织的发生和根、芽的形成; 1922 年W.kott 用稀释的Knop 溶液并加入相当复杂的有机物质, 培养豌豆和玉米的根尖, 但是失败多于成功, 在当时并没有发现细胞有形态发生的能力;Laibach(1925,1929)将由亚麻种间杂交形成的的幼胚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至成熟, 从而证明了胚培养的在植物远缘杂交中利用的可能性.
到30 年代, 1933 年, 我国科学家李继桐和沈同研究银杏的胚培养, 将胚乳提取物加入培养基, 获得成功; 后来由于生长素的发现及应用, B 族维生素对植物细胞生长的重要性被认识, 并被普遍采用; 1934 年美国的White 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系, 使根的离体培养首次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其培养基含有无机盐、酵母提取液和蔗糖) ;1937 年, 他用三种B 族维生素即吡多醇, 硫胺素和烟酸取代酵母液获得成功; 同时法国的Gautheret( 1934) 在培养山毛柳和黑杨等植物的形成层细胞时发现, 虽然在含有葡萄糖和盐酸半胱氨酸Knop 溶液中, 这些组织可以不断增值几个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