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
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 一 2010 年)
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一、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基础
兰州市位居甘肃省中部、界于东经 102?36’一 104?34,北纬 35?34
-37?07之间 ,据 1996 年土地详查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 131.1654 万公顷(合
1967.481 万亩),以 1996 年末市域总人口 276.087 万人换算,人均用地面积
0.4753 公顷(7.13 亩),低于全省 1.8733 公顷/人(28.10 亩/人)和全国 0.7847
公顷/人(11.77亩/人)的平均水平。
(一)土地资源的自然环境
兰州市域大部属黄土高原丘陵区,呈半干旱荒漠草原状态。受青藏高原山脉
东延的影响,市域西部和西南部山地具有高寒阴湿的地理环境特征;北部地区受
蒙新高原干旱的制约,呈干旱半干旱荒漠化植被景观。总体有以下特征:
1.石质山地、黄土丘陵、河谷川盆台地相组合的地貌格局。兰州市域地貌分
石质山地、黄土梁峁丘陵和河谷川台盆地三大类型,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9%、66%和15%。石质山地分布在市域西部和南部海拔2000-3600米的高峻地区,
地形坡度在30- 40度之间,切割深度400——700米,天然植被发育良好,为市
域内的两大“湿岛”;黄土梁峁丘陵主要包括南部黄土长梁及大面积的黄土梁峁
沟壑区,海拔 1800 一 2300 米,植被稀疏,地表破碎,水土流失较严重;河谷川
台盆地主要沿黄河、徨水、大通河、庄浪河及宛川河谷地展开分布,是兰州市相
对发达的“黄金地带”。
2.温带半干旱高原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兰州市域地势相对高亢,大陆性又
较强,受其东亚季风影响,具有较显著的山地或高原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日照
充足、光能丰富、年均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黄河谷地年均温 8.7--9.2℃,
大部分地区为 4.0--8.0℃,南部和西部海拔 2500 米以上地带为–3—3.0℃;降
水量少,变率大,降水由南部和西部山地向北、向东逐步递减,依次出现半湿润、
半干旱和干旱三区,大部地区降水量在 250-- 350mm/年之间,不能满足作物生
长发育的需要。
3.温带半干旱荒漠草原与山地森林草原特征。受其气候带和地形的影响,兰
州市的自然植被和土壤类型属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灰钙土带。荒漠草原向
半荒漠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自南部和西部山地形成植被土壤带的垂直分异:
2100-- 2800米为山地草原——栗钙土带,2400——2900米的为山地针叶林——
灰褐土带,2700-3000 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亚高山草甸土带,3000 米以上为
高山草甸土带;植被覆盖度由荒漠草原的 5%过渡到森林灌木丛的 90%以上;土壤
有机质含量由灰钙土的 0.3%——0.8%到山地土壤的 8%以上。在河谷川地形成较
肥沃的灌溉土;海拔 1600-1800 米范围的梁峁地和坪台阶地形成长期耕种的黄绵
土。
4.自产径流贫乏,客水资源较丰富,时空分布不平衡的水资源特征.。兰州
市域多年的平均降水深度45.3亿立方米,大约能形成径流2.01亿立方米,但因
其自产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稳,利用水仅不足 1 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贮量 9.6
亿立方米,可采量约 2.24 亿立方米,集中分布于西部东南的湿润山区和河谷川
区,广大黄土丘陵地区地下水贫乏,矿比度高,难于利用;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
东北部出水口,入境水量较丰富,总量约达330亿立方米,成为兰州工农业和城
镇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二)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基础
1.优越的宏观区位条件,有利的经济发展契机。兰州市位居浅国版图的几何
中心,是沿海、中原地区联系大西北的纽带,承担着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
作用。黄河上游水电资源梯度开发、新疆油田大规模开采、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以
及我国对外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特别是加快对西部周边国家的开放)
的战略均为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兰州市形成了高度集聚的人口、行政经济、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科技信
急区域中心,具备了强大的吸引能力和辐射作用。奠定了兰州市域经济持续发展
的社会基础。
3.竺州市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机电和轻纺工业为主体的综合性新兴工业
中心城市,在未来世纪交替的历史时期内,必将牢牢把握机遇,加速扩充经济实
力,增强兰州在国内、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参与、竞争和合作能力,充分发挥区域
发展的带动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