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淡与田玉与籽玉皮色作用
浅淡与田玉与籽玉皮色作用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8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和田玉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像精灵一样影响看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
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 和田地区南傍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而和田就分布在和田地区之南的昆仑山。和田玉成矿绵延1100公里,在高山之上分布着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不少河流中还产出和田玉的籽玉。
新疆虽然有着丰富的和田玉矿产资源,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开采和挖掘之后,产量逐年减少,所以和田玉亦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藏品。中国人爱玉、重玉、藏玉,是一种传统,也是中国人的历史,更是中国人的未来。和田玉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传统、中华历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中国玉文化大师杨伯达先生撰文论说,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的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中国玉文化主要经历了神本主义的巫玉、人本主义的王玉、民本主义的民玉这三大时期。三大玉文化板块是 第一块,东夷玉文化板块,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河北和山东及江苏北部,以红山文化为代表,多采用岫岩玉治玉。第二块,淮夷玉文化板块,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的南部地区,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第三块,东越玉文化板块,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江苏和浙江的太湖地区。
中国的玉器,从古到今,都被称之为“瑞”器,是为当时统治阶级的统治、权利、宗教、殡仪和生活服务的,并对中华文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中国玉器中,和田玉始终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从红山文化、良诸文化的出土玉器中,不难发现有精美的和田玉器的身影,而且题材十分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玉器种类。
和田玉最突出的特点是质地细腻,所以它的美主要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蜡状光泽、油脂光泽、玻璃光泽之间,我们把这种光泽称之为玉的光泽。它所体现出的美,既高雅,又非常坚韧,如果再通过精美的设计和雕刻,赋予它丰富的内涵与情感,和田玉就显示出自身不菲的价值,并成为难得的收藏品了。
中国人对于玉的喜爱自古有之,甚至胜于黄金或其他玉石,其中以和田玉为上品。人们赋予它很多美好的传说和人格化的品性,如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以玉的坚韧细腻象征智慧,以玉的洁白透光表示公平和正义,以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象征廉直美德。于是在古代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于玉。”之说。正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和田玉由衷的偏爱,在历史各个时代进程中,结合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玉作为吉祥的载体在内容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通过能工巧匠们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创作出了许多如玉如意、龙凤呈祥、松鹊同寿、莲年有鱼、五子登科、岁寒三友(松、竹、梅)、喜上梅梢、岁岁平安(表示鹌鹑)、吉祥平安(大象、瓶)、麒麟送子、五福棒寿、童子拜观音、五子闹弥勒等题材的作品,大大丰富了玉雕作品的内容,加深了“玉”与老百姓生活的密切联系。
和田玉中的皮色籽?。一般采于河床中,所以皮色籽料年代更为久远,其中最名贵的皮色为,枣皮红、洒金黄,其次是虎皮子、秋梨黄、黄蜡、黑皮子,它们是自然形成的天然欢生色。带皮色的玉料也带有不同的裂缝和杂质,行内称之为“裂”或“咎”,是风化外皮的遗留物。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皮色,但都没法与和田玉相媲美。雕刻家利用皮色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与精雕细琢,往往会使作品达到意想下到的艺术效果,从而使雕刻主题更加突出。就拿“枣红皮”玉来说,皮色分布大的,可设计成老虎、红皮凤、龙、蝙蝠,也可把红皮玉巧雕成红牡丹、红石榴,从视觉效果来看,要比没皮色的玉,在内容的表达上层次感更加分明、形象更为生动,并具有美感,达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真是美不胜收,懂玉的藏家更青?此类玉件。
玉如纸,刀如笔,皮色如颜料,和田玉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舞台和充分的创作空间。艺术灵感、驾轻驭熟的雕刻技艺的完美结合,将赋予“和田玉”更多的内涵,丰富百姓的生活。这一属于中国玉文化的精髓、古老的艺术门类,将随着中华文化的再度崛起而获得世人更多、更广泛的青睐。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研究.doc
- 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少年儿童读书系列活动.doc
- 沈复、陈芸对历代爱情、婚姻观念超越.doc
- 沉井工程施工常遇问题研究及对策.doc
- 沉井在污水泵站施工中技术应用.doc
- 沐浴草药芳香 滋养一夏.doc
- 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doc
- 沉醉于海岛の清新小假期.doc
- 沉默权设立积极意义浅谈.doc
- 沉降观测在高路堤施工中应用.doc
- FAIR 数据共享指导原则详解 _ 【官网】探码科技.pdf
-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与 AI Ready 数据准备白皮书预览版 _ Baklib.pdf
- 广东省惠阳市马安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广州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三模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汇英校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高州市九校联考2024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2024届中考数学仿真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惠州光正实验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星晨校2024届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