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中文摘要
草甘膦与Cu的复合污染及其对土壤酶
与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崔玉侠
指导教师 陈玉成教授
周东美研究员
摘 要
本文以除草剂草甘膦和重金属铜为典型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研究了草甘膦与Cu的
复合污染及其对土壤酶与微生物碳/氮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
通过室内模拟淋溶试验,研究了草甘膦对土壤中重金属Cu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草甘
膦的存在降低了淋滤液的DH,增加了淋滤液中Cu的含量,增加了十柱下层士壤重金属铜的
生物有效性浓度。
为了进一步研究草甘膦与铜的作用机制,利用自制的连续流动装置,研究了草甘膦与铜
在两种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动力学过程。Cu“在乌栅土上的吸附量远比其在红壤上的人,可能是
由y-鸟栅土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但是草甘膦在红壤上的吸附量比
其在乌栅十高。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拟合Cu2+和草甘膦在两种土壤上的吸附过程。草甘
膦的存在增加了铜在红壤上的吸附量,由于草甘膦在红壤上的较高的亲和力,草甘膦在红壤
和Cu“之间起着“桥”的作用,进而增加了红壤对Cu2+的吸附;然而,草甘膦的存在却降低了
Cu2+在乌栅十上的吸附量,主要由丁草甘膦在呜栅士上的吸附量较低,人量的草甘膦均保留在
Cu“的存在降低了草甘膦在两种十壤上的吸附,主要由于草甘膦和Cu“形成的络合物比草甘
膦单独存在时对丁.土壤具有较低的亲和力。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复合污染的生物效应,铜的存在显著降低了油菜生物晕;由于
试验中使用的是抗草甘膦的油菜,草甘膦对油菜生物量的影响较小。铜的存在显著增加了油
菜对铜的吸收;当草甘膦与铜共存时,草甘膦的存在均降低了油菜对铜的吸收。
低浓度的铜能显著促进土壤脲酶的活性,而高浓度的铜则显著抑制了其脲酶的活性。草
甘膦的存在显著抑制了脲酶的活性。当草甘膦与铜共存时,草甘膦的存在增加了铜的毒性,
增强了铜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两者表现为止协同作用。低浓度的铜显著抑制了土壤碱性
磷酸酶活性,而高浓度的铜则抑制了十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低浓度的草甘膦对土壤酸,I生磷酸
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草甘膦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
不显著;当草甘膦与铜共存时,低浓度的草甘膦降低了铜的毒性,降低了铜对十壤酸性磷酸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中文摘要
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两者表现为颉颃作用,而高浓度的草甘膦则增加了铜的毒性,增加了铜
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铜的存在显著抑制了土壤蔗糖酶
的活性,草甘膦的存在亦显著抑制了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低浓度的铜时,草甘膦的存在降低
了铜的毒性,增加了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两者表现为颉颃作用。而在高浓度铜条件’F,草甘
膦的存在则增加了铜的毒性,降低了十壤蔗糖酶的活性,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铜的存在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碳含量,而增加了微生物鼍氮含最;草甘膦的存在降低
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低浓度的草甘膦使土壤中微生物量氮的含最增加,而高浓度的草
甘膦则使土壤中微生物量氮的含量降低。相同铜浓度的条件下,草甘膦的存在均降低了土壤
微生物量氮的含量。
关键词:草甘膦;铜;复合污染;酶;微生物碳/氮
II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英文摘要
ofcombined between
Study pollution
andCuanditsinfluenceonthesoil
glyphosate
and
enzyme
microorganism
for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氮镁交互对大豆群体质量指标及碳氮代谢影响.pdf
- 胡适诗歌翻译的研究——从诗学角度解读.pdf
- “羡余”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pdf
- 炭化及乙酰化处理对毛竹性能影响.pdf
- 明清时期山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及社会应对.pdf
- 底栖动物对黄河口海床土渗透性影响试验的研究.pdf
- 低聚物对单体DMDAAC和AM共聚反应影响初步的研究.pdf
- 罕见病治疗突破2025: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研究解析.docx
- 2025年自动驾驶商用车在自动驾驶法规政策研究中的趋势报告.docx
- 数字藏品市场投机风险防范与监管机制创新研究.docx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