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心理治疗观》
?
聆听罗杰斯
????????????????????????????????——读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
?????????????????????????????????????????????????????????????唐泽霞
从个人的角度说话
在张文质老师的推荐下,与罗杰斯相遇。通过聆听他,而走近他,继而喜欢他,喜欢他的“以自己的经历和当事人的体验为背景,作为个人来说话”。
他如此看重自身,如此执着甚至执拗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话。他始终认为:“我们只有彻底的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们才能够有所变化,才能够超越自己的现有存在样式。那时,变化在不经意之间就会发生。”(《个人形成论》P16)
在这本书的开头,他用“我是这样一个人”为题,讲述他的专业思想和个人历史的发展。通篇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不,实际上,纵观全书,都是如此——没有学者气,也没有高高在上的俨然——他只是在讲述,在探究,在回顾,在反思,平易得就像拉家常,恳切得就像和你谈心,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关切而充满爱心的注视和聆听。随意看过去,文字间跃动着的激情和自信随处可见:
“理解是在以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
“按照我个人现在的认识,个人之间的分离性,每个个体以他自己的方式利用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意义的权利,乃是生活所具有的最高价值的潜能之一。在一种十分真实的意义上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同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
“我只是更加满足于做我自己,同时让他人做他自己。”
“我能够信任我的经验。”
“我逐渐认识到,如果说在我的一生中(或许是永远)有一个唯一能够了解我的人,了解我所做的事情是否诚实、认真、开放、合乎情理;是否虚伪、自我防御、不合情理,那么,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居于优先地位的不是《圣经》,也不是先知;不是弗洛伊德,也不是科学研究,不是上帝的启示,也不是人类的教训,而是我自身的直接体验。”
“科学研究和理论建构的目标,是对意义重大的经验进行内在的组织整理。科学研究是一种程序严谨的不懈努力,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主观经验的现象界的意义与秩序……所以,我献身于科学研究、献身于理论建构的原因是处于一种追求规律和意义的需要,一种存在于我个人内部的主观需要……从事科学研究只有一个合理的原因,那就是满足我内心对意义的需要。”
“生活,在其最佳状态中,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其中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能够让经验之流带动我朝向未来,朝向我仅仅朦胧意识到的目标前行,我就会处于最佳的状态……生活总是处在变化形成的过程之中。”
“如果世界上确实有一个叫做真理的东西,那么我相信,这个自由的、个人探求的过程应当是趋向于这个真理的。这一点是我以有限的个人方式所获得的体验。”
这种激情和自信来自于罗杰斯深厚的个人体验和对意义的执着追寻。如此个人化,如此切近人心,如此具有感动人震撼人的力量。正如他所说的:“最个人化的东西就是最普遍的东西。”
正是从个人出发,从个人与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案例出发,罗杰斯系统详细的阐述了他的心理治疗观。但本书又决不是仅仅谈心理治疗,而是借心理治疗来谈自己,来谈人。他甚至说:“我越来越相信,我们将会发现人格和行为的规律,这些对于人类进步或人类理解力意义重大,决不亚于地心引力或热力学的重要性。”(P13)
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罗杰斯是很不容易的。正如我们不能如此简单容易地理解自己。但是,在短时间内,我可以判定我是否能接受他——在我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上。事实上,我早已在内心里接受他了。因为,我发现,如此自我标榜于我执的人不多,并且,这种自我标榜是以科学的、自由的、开放的方式为基础的。我想,恰恰是从这里,恰恰是从对自我对人性探究的兴趣中,我找到了共通点。
如何来梳理我的阅读所得呢?也许暂且只能拾掇下随手而得的闪光卵石,让那一大片海滩圈住在记忆的深处吧。
?
助益性的人际关系与教与学
什么是助益性的关系呢?
作者认为,助益性关系的特征是真诚透明,是接纳,是深入的共情理解。
还有一种奇怪的说法,如果能够与自己形成助益性关系,使我能够敏锐地觉察并接纳我自己的情感,那么我就十分可能与他人形成助益性的关系。
这里的启示意义在于:如果我想要促进与我相关的他人的成长,我自己必须不断成长;成长的确常常会令人感到痛苦,但也令人变得更丰富充实。
这里对于教与学的启示是什么呢?
无疑,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这种助益性的关系,教与学就能达至最好的状态。
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做到自身的真实性,做到真诚透明;(“公开坦率的面对自己的态度;接纳自己的真实情感。”)接纳和理解,对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提供资源,让学生自己得到,而不是强加于学生……
这里涉及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我理解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对于该点,本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