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出土陶器对人类的意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坡出土陶器对人类的意义

半坡村的自然环境 从地理环境来看,半坡村东依白鹿原,南靠终南山,可常年进山打猎。北边是开阔的平原地带,适合于发展农业;浐河之水流经此处,又为先民们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是半坡人捕鱼的最佳场所。 绘画图案 绘画图案古朴、简练,可分为象生性图案,如张口作吞食状的鱼、悠闲的鹿、搜索食物的蛙等动物纹,还有植物纹。这些象生图案同史前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形态生动的动植物纹样是农耕和渔猎生活的反映。 几何图案,有三角形、方格纹、编织纹等,这类图案多在钵、罐、盆、壶类器皿外璧上部,许多钵类器口缘外侧绘黑色宽带纹,部分大口浅腹器皿的彩陶图案多绘在内壁上,小口器的图案则绘在口唇和肩腹部,这些部位多是容易看得见的地方,多数图案清晰,笔画疏朗,这些几何图案中,三角纹是由鱼纹图案变化而来,波折纹则是山或水的写意。 遗址大厅 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其房屋建筑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顶,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这在当时可算是了不起的壮举。 大围沟 从遗址中还可以看到一条长300多米、深约5米、宽约6米的大鸿沟,这是护卫村落、不受外来部落的侵犯,防止野兽突然袭击的防御工事。它说明半坡先民对外部世界的抗拒和隔离心态十分严重。因此,把半坡村民有封闭意识,在居住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房屋遗址(重女轻男) 西安半坡遗址共发现房屋遗址46处,其中小房屋占99%。根据当时的社会特点,这些小房屋是提供给成年女子使用的。他们在这里接待过夜的族外走婚男子,族内男子是得不到这份财产的。“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女子是氏族的支柱和继承人,生活资料极其匮乏,小孩出生后夭折率十分高,若果是女孩,那更是整个氏族的巨大损失。重女轻男现象十分普遍。西安半坡152号墓葬,埋葬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陪葬品之丰富远远超过成年人。在男性墓葬中一般看不到装饰品,而女性陪葬品中装饰品比比皆是。 半坡出土陶器对人类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在原始社会,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人类的最初吃法被称为“茹毛饮血”,即直接生吃食物,无需任何工具。这种吃法既不文明也不卫生,对人类的身体发育也非常不利。那时人类的相貌很丑陋,而且寿命很短。 陶甑 陶甑是半坡的发明。这是先民采用蒸汽原理烹煮食物的最早见证。细腻加砂制品,底部有7个长方形孔眼,每个孔长约1厘米,宽约0.7厘米。陶甑与陶罐、陶盖配套使用。蒸饭时,先将装哟食物的陶甑至于有水的陶罐上,盖上盖子,然后在罐下架柴烧火,蒸汽通过孔眼将甑内的食物加热蒸熟。陶甑的出现,结束了人类之能吃到烧烤和煮熟食物的历史。 那么,它是在乞求鱼的丰产还是人口的繁衍呢?看来,这半坡人嘴边的哈哈大笑与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神秘莫测。目前,学术界对于人面鱼纹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近30种说法。有的认为反映了远古的图腾崇拜,有的认为是巫师面具,还有的认为是水草鱼虫或婴儿出生图。 洞房与丈夫 半坡遗趾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村落遗址反映了当时婚俗:当时的人们住在半洞半房的房子里,男人与女人到了婚期时男方就嫁到女方的村子,与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洞房”里(这样就有了洞房一词),为了防止抢婚发生还要将他们关在一起至少3日,并且在婚期内男方将从事所有女方要干的家务及承担女方在村子里的义务,但是不论男方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与他的妻子保持“一丈”的距离,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妻子不被别人带走(这样就有了“丈夫”一词)。 陶埙 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从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后已出现了埙的初形,如半坡、河姆渡等古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1956年在半坡发现了两枚陶埙,用泥土捏成,外表呈灰黑色,形似橄榄,其中一枚上下贯穿一空,而另一枚只有一孔。经过专家测试,其中一枚为单孔埙,是典型的吹奏乐器,是我国历史上埙的最早形式。商周以后,多孔埙才出现。到了春秋时期,埙已经成为专门演奏雅乐得主要乐器之一。 八音:金、石、土、木、革、丝、竹、匏 半坡人的五大发明 尖底瓶、陶甑、钻孔技术(大量磨制石器上都有比较规整的圆形孔眼)、带倒刺的鱼钩、数字和刻划符号(专家在陶片上发现了有36个圆孔构成的三角形图案,每边是8个等距离的孔,反映了半坡人已经能够从1数到8了。陶环上有五角形、六角形和九角形的图案,反映了他们一具有5、6、9的概念,同时也有几何图形的概念。)郭沫若对陶片上的22种符号进行研究,认为他们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人殉 西周时期奴隶主死后,有将生前乘坐马车和车夫殉葬的风俗,这就是所谓的“人殉”制度。该车马坑内的驾马排列整齐规则,显然是用某种方法处死后由人摆置而成的殉葬物。车马坑内有驾四马作战用的戎车和驾二马乘坐用的轺车各一辆,车轮并列向东,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