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史哲杂志社投稿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
文史哲杂志社投稿
《文史哲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刊号CN37-
1101/C,ISSN0511-4721,双月刊,大16开,168页。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编辑、出版,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和
国际书店发行。1951年创刊,初为双月刊。1954年改为月刊。1959年1月停刊。同年8月复刊。1966年再停刊。1973年
再次复刊。本刊作为一家学术名刊,至今在同类刊物中仍然保持着三项殊荣,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出口量最多,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家以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而知名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一向以学术为本位,以创新为生
命不断发掘新的选题,展开新的争鸣,受到国内外读者,作者的高度关注及好评。
《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创刊伊始,《文史哲》即坚定不移地恪守“学者办刊”的宗旨,不遗余力
地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1951年夏,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元帅在上海的一次大会上
曾说:“山东大学创办《文史哲》是开风气之先,继续办下去,一定可以引起全国各大学的重视。”从创办至今,《
文史哲》的海内外发行量,一直稳居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之首,因而成为中国大学学报的品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史哲》向以“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而知名。置身全球化时代,《文史哲》更以“昌
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为宗旨,以学术为本位,以创新为生命,不断发掘新的
选题,展开新的争鸣。《文史哲》相继开展过中国古代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制度、农民战
争、社会主义经济法则、传统文化研究、《红楼梦》研究、古文论研究、文艺理论和现代文学研究、儒学是否宗教、
疑古与释古等等的学术讨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关于《红楼梦》研究和古史分期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讨论,更
是名重一时。20世纪50年代,我国史学界有“五朵金花”之说,其中至少有三朵(古史分期、农民起义、亚细亚生产
方式)是盛开在《文史哲》的。目前,除传统的文学研究、史学研究、哲学研究等栏目外,重点开设有“人文前沿”
、“疑古与释古”、“文史新考”、“审美文化研究”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
1998年、2000年,《文史哲》连续获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1999年,获得首届“国家期刊奖”和“全国
双十佳社科学报”称号;2002年,同时获得三项荣誉:“国家期刊方阵双奖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银奖),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2003年,成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11家入选的学术
期刊之一。2005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银奖)。
《文史哲》遵循以文、史、哲为主,以其他社会科学为辅的编辑指导思想,在选题的确立和版面的使用上有所侧重,
主要突出古典学术的特色。以传统人文学科为主的学术定位,以及坚持以学术的厚重性、综合的包容性、理论的深刻
性、探索的前沿性为风格的价值追求,使其成为一家严谨、持重而又不乏锐气的学术期刊。
投稿指南
中国月期刊咨询网
文史哲投稿简则
各位赐稿与我刊的学人:
敬请把稿件发到相关编辑的邮箱里,自己无法把握的话,可发到往任意一个编辑邮箱,我们会转发到相关的编辑手里
,谢谢。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
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
、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
)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
,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
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