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农村中学生在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从各方面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很薄弱,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农村中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而对孩子的要求比较简单——“学习好,别惹事!”。即使孩子学习不好,他们也不会过分施加压力,多是顺其自然。由于家长的期望值不,农村学生在学习上来自家庭的压力在13~18岁的中学生中,62%的学生认为父母的管教方式适当;21%认为管得过严;令人遗憾的是17%的学生认为父母都不管。虽然有62%的学生认为管理得当,但仍有38%的学生在半年之内被父母打过。由此表明农村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待提高。
当问及学生是否喜欢上学时.不喜欢上学或者说厌学的学生比例是不少.初中有6%的学生,高中有13%学生。学生逐渐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值得是学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分析思考的。
从调查问卷中可知:26%的学生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他们会自觉学习,65%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9%的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或干脆睡觉。村不少同学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策略,不善于与人交往,常常引起人际关系的障碍,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3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中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由于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在农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并且由于资金和师资的制约,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这也是农村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新形势的要求,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共同来完成。
学生自身的应对策对于中学生自身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注意培养锻炼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要自觉学习,确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要培养挫折承受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凡事从大局出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懂得生活知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科学地对待心理疾病,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学生要适当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逐渐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能力。
社会的应对策略改善社会大环境,全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业负担,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积极探求心理取向的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应努力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社会舆论应该积极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中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情感。另外还须注意,舆论宣传不应一哄而上,大肆炒作造势,使其产生强大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从而影响其心理的正常发展。舆论也应同社会各界一样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有关部门应大力抵制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腐化堕落的东西,以免对中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侵蚀带来消极影响阻碍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社会的重要细胞,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发展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和榜样。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子女的身心成长状况,要科学合理地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安全论文2000字范文(精选5篇).docx VIP
- 用电检查员技能培训课件—三相四线计量装置错接线分析及操作.pptx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pptx
-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红色革命故事学习PPT.pptx VIP
- 心理健康指导师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电子基础培训介绍.pptx VIP
- 离心式压缩机培训PPT.pptx VIP
- 犯罪心理学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pdf
- SLT 631.1-2025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docx
- 高考历史判断题练习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