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文学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北朝文学下

第十二讲 南北朝文学 一、梁陈诗人与宫体诗 一、门阀世族与文人集团的发展演变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达到鼎盛,他们不仅享有各种特权,甚者乃至于凭陵皇室,专擅朝政,这种状况在刘宋时期有所变化。刘裕建立新政权之后,门阀政治开始向皇权政治回归。昔日豪门士族的优势渐衰,以皇权为中心和以诸王势力为代表的新贵逐渐形成。 1、王谢二族——既是门阀大族又是文坛掌舵。 当时最为显赫的家族就是王、谢二家。王氏家族不但权势崇隆,爵位相继,而且七代之中文才相续,难怪被王筠视为家族的荣耀(见《梁书·王筠传》)。至于谢家,那更是“芝兰玉树”般的、典型的家族文学集团。从《世说新语》《宋书》及《南史》等书所载大量有关谢家的文学活动中可以看出,谢氏家族有意识地经常组织儿女在一道“讲论文义”,相助相长,而且也的确培养出不少著名的文学家。如谢混、谢灵运、谢惠连以及后来的谢庄、谢朓等,都曾对文学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2、门阀大族逐渐依附皇权,文人集团开始由大族转向皇族 刘裕建立新政权之后,门阀政治已向皇权政治回归。昔日豪门士族的优势渐衰,而以皇权为中心和以诸王势力为代表的新贵则逐渐形成。因此以门阀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也逐步向以宫廷和诸王势力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变,从而使文坛的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也使得南朝时期文学现象出现了新的特征。 刘宋一代,虽然未能形成像后来齐、梁时代那样大规模的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但向后者过渡的痕迹已较为明显。宋武帝刘裕就经常诏命并亲自主持文士宴集赋诗,《宋书》及《南史》多有记载。此外如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也都喜宴集赋诗,招揽文才。在诸王文学团体中,以临川王刘义庆所主持的文学团体最具规模。《宋书·刘义庆传》载:义庆“爱好文艺,才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谘议参军;其馀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像这样一些名流荟萃的文学活动,在当时具有繁荣文学的作用。 3、皇族文学集团兴盛 至齐、梁之世,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影响更深刻。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著者,主要有三大文学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二、宫体诗及骈文 1.宫体诗 “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宫体诗是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其内容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闺房之内”,形式上亦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是萧氏父子、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 宫体诗的评价。宫体诗流行于三个短命的王朝,而陈后主和隋炀帝又是所谓亡国之君,因此宫体诗也常常被说成是亡国之音。其实,国并非因为诗的浮艳而亡,而诗恰恰是因为国将亡而变得如此浮艳。时代已无可逆转地走向没落,宫体诗所反映的正是这个没落时代的宫廷生活和宫廷贵族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但是伴随着宫体诗的畸型的繁荣,却是诗歌理论上的一次解放。比如萧纲力主言情说,反对诗歌创作以经典为范本,并且认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这对于传统的诗教无疑是大胆的背叛。但是言情说体现在创作上却只是写出了艳情诗,这正是那个时代的不幸。 宫体诗专写男女之情,以及女子的容貌、举止、情态乃至生活环境,所使用的器物等等,形成了显著特征。其真正的缺陷,在于它大抵是以男性的欣赏眼光来描绘女性,缺乏民歌中那种率直、大胆、热烈的情感,显得柔靡无力。虽然格调不高,但它的出现,作为诗歌发展史中的一环,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一定的意义。 1、对人体美的集中描绘与表现,拓展了审美对象的领域,对宋代文学,尤其是宋词有相当大的影响。 2、宫体诗人对美的细腻感受和精微表现,也是超越前人,启迪来者的。 3、继永明体之后,宫体诗使格律、对偶等诗歌形式更趋成熟,推进了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加速了诗歌格律化的进程,对后来律诗,尤其是五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唐诗提供了艺术借鉴。 4、荀子《乐论》“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写男女之情、写女色甚至对于女性美的极为正常的表现都成了讳莫如深的禁区,即使是正常的欲念也要自我强自压抑。宫体诗大胆地描写女性和表现情欲,有反封建的正面意义,是对“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封建教条的否定。 梁陈诗人:江淹、吴均、何逊、阴铿 江淹(444-505),字文通,历仕宋、齐、梁三朝。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祖父和父亲都在南朝宋任县令。江淹6岁能诗,13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泰始二年(466),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刘景素对他很重视,待以布衣之礼,但由于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