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玄妙观发展简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阳玄妙观发展简史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建设法规期末论文设计题目: 南阳玄妙观发展简史 姓名:学号: 班级:摘要南阳玄妙观位于南阳市宛城区西北隅建设中路北侧的梅溪河畔,是一座道教宫观,与北京白云观、西安八仙庵、济南长清观并称道教全真派四大丛林。玄妙观历史久远,始建年代说法不一。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重修庙宇碑记:“上古所建,历汉、唐、宋,其代远矣。”该观前身为始建于东汉时期的老君堂。据《南阳民族宗教志》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姊湖阳公主在裕州(今方城县)建炼真宫一座,是为道教在南阳活动的滥觞。该县三贤山庙、黄石山仙翁观、南召县九分垛祖师庙和皇后铁牛庙、南阳县老君堂等,均建于东汉时期。 东汉桓帝延熹六年(163年),南阳太守中山卢奴到桐柏县固庙祭祀并扩建、重修淮渎庙。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黄巾军首领张曼成攻杀郡 南阳玄妙观守诸贡,屯兵宛下……六月,赵宏率众十余万据宛城(《后汉书》)。这支以太平道为号召的农民起义军在南阳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活动,充分反映出道教在南阳的传播之广泛和群众基础之深厚。本文主要将以玄妙观从东晋南北朝到新中国的发展历史来作简要阐述,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来发觉玄妙观在不同年代的建筑修葺,道教文化底蕴,景点观光的独特魅力。并附插图以及部分建筑物的立面图与简要受力分析图。关键字:玄妙观、不同朝代、发展简史、建筑文化、道教文化简介一、修建时间及历史传说南阳玄妙观始建年代有各种说法,已不可考证。于明朝天启年七年(1627)重修宇庙,前身为老君堂。关于老君堂,民间流传着一则传说: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后,被王莽追杀不舍。一日刘秀兵败负伤,眼看就要束手就擒。此时一青牛飞奔而至,口舔其伤。刘秀挣扎着爬上牛背,骑牛涉淯水北逃。至宛城西北角,鸡叫,牛突然止步。刘秀下牛一看,原来是头泥牛。刘秀说这是太上老君赠牛相助,当上皇帝后就在泥牛现形处建一祭庙,叫老君堂,祭牛,也祭老君。所以玄妙观里始终保存着一头青牛雕像,矗立在东侧院的藏经楼前。玄妙观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增建,后经数百年的发展,成为豫西南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二、庙观建筑规模玄妙观占地150亩,殿堂310间,神像75尊;清末时道士三百馀人,观产七千七百多亩。玄妙观主体建筑分六重:第一重为无央殿,殿后是牌楼;第二重为山门,又名二神殿;第三重为四神殿,东配灵官殿,西配土地城隍殿;第四重为正殿,又名三清殿,东配太公殿,西配七真殿;第五重为玉皇殿,东配文昌殿、韩祖殿、三官殿,西配关圣殿、张祖殿、五老殿;第六重为祖师殿和斗姥阁。以上是中轴线上的建筑。中轴线东侧院有十方堂、武侯祠、藏经阁、吕祖殿;西侧院有大斋堂、大厨院、道房院、功德祠。玄妙观西北角为观中园林,名西北园。据当地老人们讲,民国年间他们曾到园内玩耍,见有几十只白鹤,还有一百多头鹿。园里有五棵金银桂,一丈多高,两个小孩才能搂住,等到开花,整个南阳城都香喷喷的。还有一个几亩大的荷花池,池边一个太湖石假山,山上有亭,叫“浣香亭”。玄妙观的建筑在构造和艺术方面都堪称精绝。无央殿和斗姥阁是其中的典型。无央殿,又叫无梁殿,建造时不用梁柱,不置门扇窗棂,只以青砖拱券,裹檐挑角,拙朴庄重。无央殿后边的木牌楼,用四根五六米长的红漆木柱支撑,似三间空中楼阁,势若垒卵,几次地震竟安然如故。牌楼中门上镶一块汉白玉匾额,为“惠浃中州”,旁边刻一方印“慈禧太后御笔”。斗姥阁是观内最高的建筑,共两层,高出城墙两丈多,与南面的王府山并峙为南阳城标识性的风景。斗姥阁建于雍正八年(1730),雍正帝将内宫一尊斗姥雕像颁赐给南阳玄妙观,玄妙观受宠若惊,建阁专奉。阁上嵌“慈云法雨”匾额一副,为雍正同年御书。玄妙观本为道教清修之地,不过,在苍翠松柏掩映下的重重殿宇中,却有一座功德阁,位于玄妙观西院。功德阁里树着许多德政碑,历代历任地方长官的德行政绩,均刻在德政碑上。大概是出于青史留名的目的,地方官吏大都争相迎合结交观中道士,玄妙观便成了一个达官频出、襄理政务的重要机关。图:宋元时期庙观样图各年代历史发展简况一、东晋南北朝东晋孝武帝太元年(384年),麻衣子修道于内乡石堂。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南朝齐明帝倡建桐柏山金庭馆,名列当时五大道观之三。永泰元年(498后),又命沈约来此建馆并担任首任主持,置道士十人,用祈嘉祉。二、唐代唐代是道教活动的兴盛时期。贞观十三年(639年),内乡县石堂山被敕建普济宫,以纪念东晋时期在此修炼19年的著名道人麻衣子,封其为慈惠济真人,赐洞额曰显圣。斯时,大兴土木,兴建道观之风遍及南阳,新建的宫观有南召县的天宝观,南阳县的火神庙、裕州的仙翁观、光武庙、关帝庙、万寿宫、子房庙等20余处。三、宋代宋代皇室尊崇道教,斥巨资修建宫观。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淮渎庙由原址固庙迁到桐柏县城的东北。真宗大中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