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夏之祖ppt
* 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生产工具 房屋结构 主要农作物 生活流域 距今年代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距今约五六千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水稻 干栏式 半地穴式 已使用磨制石器, 用 耒耜 耕地 普遍使用 磨制 石器,耒耜、石刀 会制造陶器 能制造 彩 陶 会制作简单的 玉器 和原始乐器 会纺线、织布、制衣 会饲养家畜 会饲养 猪狗 等动物 粟 陕西西安黄帝陵全景 1.炎黄战蚩尤 2.黄帝--“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 (涿鹿之战)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炎黄战蚩尤 时 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 主要人物: 主要战役: 结 果: 影 响: 炎帝、黄帝、蚩尤 涿鹿之战 黄帝炎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原始社会,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有组成部落联盟。 黄 帝 姓姬,号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黄帝部落 发祥于陕西北部,后向东迁徙。 一、炎黄战蚩尤 炎帝部落 神农尝百草图 原来生活在陕西歧山东面,后向东发展,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炎 帝 九黎部落 原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 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首领,神话中的武战神。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蚩尤已经学会用铜冶铸兵器,战斗力强大,他的部落曾横行一时,传说他有兄弟八十一人,武器装备精良,并能呼风唤雨。后来他被奉为兵主,战神,各处为他立祠,受到华夷各族的共同祭祀。 蚩 尤 涿鹿之战 二、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及其属下的发明 大家一起来读图 (1)衣食住行方面 (2)文化艺术方面 2、炎黄子孙 黄帝 建宫室 尝百草,创医术 仓颉造字 养蚕织布 造 船 指南车 指南盘 二、黄帝--“人文初祖” 2、哪些带有神话色彩? 如何科学认识? 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出现文字、 编制乐谱等,留下了实物遗存,可供考证,所以可信。 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 1、哪些是可信的?(用你学过的知识举例证明)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1、黄炎结盟,形成 日后的华夏族 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帝时期 2、发明创造,为日 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 2、禅让 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 首领的制度 (特点: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尧 舜 禹 尧舜禹的“禅让” 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生活俭朴 克己爱民 宽厚待人 以身作则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3、夏朝的建立 背景: 社会生产发展,私有财产更多了 时间: 人物: 地位: 影响: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生产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 分化 氏族 贵族 早期 奴隶主 战俘、犯罪 的平民 早期 奴隶 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2070年,进入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的终结 炎帝 黄帝 蚩尤 尧帝 舜帝 大禹 夏 炎黄 华夏形成过程 华夏民族 “炎黄子孙” 涿鹿之战:交战双方 时间 结果 影响 黄帝——“人文初祖”: 贡献 影响 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含义,特点) 夏朝的建立 (背景,时间,人物,意义) 唐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3.天干地支纪年法: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