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 人物形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诗歌鉴赏 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形象 人物形象 物象 景象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诗人刻画形象 诗人自身形象 把握两类形象之间的关系 * *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诗歌鉴赏高考指导 诗歌鉴赏高考指导 江城子 哀07河北高考 发下卷子心正凉,一紧张,词全忘,似曾相识,何意却不详。语文数学两茫茫,看文综,泪千行。步出考场见同窗,都一样,很受伤,如此成绩,无颜见爹娘只待明朝发榜时,结绳套,系房梁。 《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 (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清诗等,其中又以唐诗、宋词为重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1)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命题特点及趋势: 诗歌鉴赏自1988年以来一直是高考重点考题。但1994年以前,对它的考查往往同句子排列、对偶、炼字、背诵、用典、文学常识等联系在一起。真正对诗歌的鉴赏评价是从1994年开始的。1999年开始从形象、语言、表现技巧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题型大多为选择题。从2002年开始,改为文字表述,有填空和简答两种类型。而新《考试大纲》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这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答题的难度。综合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各地的命题特点与趋势表现为: 1、选材:早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过多的集中在唐诗和宋词,尤其是唐诗,而2006年和2007年的选材呈现出不拘一格、大胆突破的趋势。在18套全国和个省市的试题中,唐诗仅为5首,宋诗词有9套,先秦1首(北京卷),金元1套(浙江),明1首(天津),清两首(安徽、山东),真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因此,预计2008年及以后此种选材的趋势仍将会保留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时代、题材、风格、作者等方面的诗歌鉴赏练习训练中不能太过集中和单一,不能致力于猜题和押题,必须全面培养和训练诗歌鉴赏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2、考项:综合2006年和2007年的考题来看,炼字特点、句义理解、意象含义、表现手法、作者的情感态度、结构层次、情与景的关系、抒情特点、动静虚实等是主要检测项目,预计2008年在命题点上仍然是重点内容因为这正是《考试大纲》中对本项考点的基本要求。 3、设题:有四种题型应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比较阅读分析题,二是开放性试题,三是古评新解题,四是完型赏析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重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比较阅读题:主要是指提供两首或两首以上诗歌阅读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答题,07年的重庆、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市涉及。这种题目更能体现考生对诗意和诗风的准确把握,更能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准确性,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一种命题方式。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山东)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开放性试题: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