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热班
清热类饮食 目的要求:1.掌握芹菜、茄子、番茄、西瓜、豆腐、绿豆、苦瓜、马齿苋、黄瓜。2.熟悉苋菜、香椿叶、黑木耳、藕、茭白、香蕉、粟米、茶叶。3.了解甘蔗、橄榄及常用清热类养生食品。 教学内容:1. 常用食物 (1)清热泻火类:茭白、香椿叶、香蕉、粟米、茶叶。 (2)清热凉血类:芹菜、茄子、黑木耳、藕。 (3)清热生津类:番茄、甘蔗、西瓜、橄榄、豆腐。 (4)清热解毒类:绿豆、苦瓜、马齿苋、苋菜、黄瓜。2. 常用食品:西瓜番茄汁、荷叶糯米粥、金银花露、马齿苋粥、泥鳅炖豆腐、清蒸茶鲫鱼。 教学时数:2学时。 一、常见食品 (一)清热泻火类 1、茭 白(《本草图经》)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异名】菰首、菰笋、茭瓜。【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脾经。【功效】清热除烦,催乳。【应用】1.产后无乳:茭白15g~30g,通草9g,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2.便秘心胸烦热,高血压:鲜茭白60g,加旱芹菜30g,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使用注意】 脾胃虚冷作泻者忌食。 【按 语】 茭白以粗壮白嫩为佳。性寒,对于阴虚内热,便秘溲赤、咽干等热病相宜。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2.《食疗本草》:“利五脏邪气,白癞,疠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2、香椿叶(《本草纲目》) 【基原】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嫩芽。 【异名】香椿、香椿芽、香椿头。 【性味归经】苦,平。入肝、胃、肾经。 【功效】清热化湿,解毒。 【应用】 1.唇上生疔:取本品嫩叶,捣烂,和酒服之。(《岭南采药录》) 2.赤白痢疾:香椿叶100~200g,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使用注意】 慢性病者不宜食用。 【按语】 香椿叶自古为时令名品。可作摊鸡蛋,盐渍、凉拌食用,均具风味。 【参考文献】 1.《唐本草》:“主洗疮疥、风疽。” 2.《陆川本草》:“健胃,止血,消炎,杀虫。治子宫炎、肠炎、痢疾、尿道炎。” 3.《食疗本草》:“动风,多食令人神昏,血气微。” 3、香 蕉(《本草纲目拾遗》)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而大,有长柄,花淡黄色。果实长形,稍弯,味香甜。产在热带或亚热带地方。 【基原】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实。 【异名】蕉子、蕉果。 【性味归经】甘,寒。入脾、胃经。 【功效】清热,润肠,解毒,止痛。 【应用】 1.痔疮及便后出血:香蕉二个,不去皮,炖熟,连皮食之。(《岭南采药录》) 2.牙痛:香蕉两枚,煎热汁一碗,含漱。(《经验方》) 【使用注意】进食过多,会导致胃肠功能障碍。 【现代研究】果肉中所含的5—羟色胺可使胃酸降低,香蕉本身又能缓和对胃粘膜的刺激,故对一些药物等诱发的胃溃疡有保护作用。每日食入5—羟色胺10mg对胃肠功能并无障碍,但食入过多,则可引起障碍。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液有抑制真菌、细菌的作用。 【按语】临床发现,糖尿病病人摄入香蕉中的糖类后,尿糖较进食别的糖类为低。香蕉中果糖与葡萄糖之比为1:1,这一天然组成,对治疗脂肪痢是合适的,也适用于中毒性消化不良。香蕉质润性软,适合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高血压、冠心病者经常食用。 【参考文献】 1.《本草求原》:“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 2.《本草纲目拾遗》:“收麻风毒。两广等地湿热,人多染麻风,所属住处,人不敢处,必种香蕉木本结实于院中,一年后,其毒尽入树中乃敢居。 4、粟 米(《名医别录》)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 【异名】小米。 【性味归经】甘、咸,凉。入脾、胃、肾经。 【功效】健脾和胃。 【应用】 1.脾胃虚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粟米半升,捣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点少盐,空腹和汁吞下。(《食医心镜》) 2.胃热消渴:粟米煮饭。(《食医心镜》) 【使用注意】粟米不宜与杏仁同食,食则令人呕吐腹泻。 【 现代研究】粟米中含蛋白质及脂肪量较高,蛋白质中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有补益作用。 【按语】粟米,山东最多,五谷中最硬,谓之硬粟,但得浆水则易化。小米煮的焦饭锅巴,又名黄金粉。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消食,止泄。北方产妇多喜服粟米粥,亦是婴幼儿良好食品。此外,发芽的粟米称为粟芽,内含淀粉酶、维生素B、淀粉、蛋白质等,有良好的消化作用,可晾干研末服用。 【参考文献】 1.《本草衍义补遗》:“粟,陈者难化。所谓补肾者,以其味咸之故也。” 2.《随息居饮食谱》:“粟米功用与籼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5、茶 叶(《本草便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凝抗栓策略.ppt VIP
- 副高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docx
-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课程.ppt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中级其他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电气安全)模拟试卷3.pdf VIP
- VDI2230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系统计算中文版.pdf VIP
- 汉威KB500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pdf
- 2024-2030全球摩托车和机车头盔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4-2030全球全面式蓝牙摩托车头盔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docx
- 神木市东安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0Mt_a)(重大变动)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高清版)DB11∕T 1702-2019 生活饮用水样品采集技术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