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抗震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课程
教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白国良马建勋主
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此外,其他主要应参考国家标准:1. 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
类标准GB50223-2008 。
执行2010抗震规范以来,我校过去3年采用的教
材是《建筑抗震设计》,郭继武编著,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11年2月第3版。
有点儿难。请耐住性子,尽力学好这门课程。
第一章 绪论
1.1 地震的基本知识
1.1.1 地球的构造
地球从内到外有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
1.1.2 地震按其发生原因分为多种:
构造地震:地壳构造运动使岩石中产生巨大的
变性能,当岩石变形达到其极限能力而断裂时就释
放能量。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导致的地震。
诱发地震:例如水库蓄水导致的地震。
陷落地震
本课程《建筑结构抗震》的‘震’ 指构造地震。
1.1.3 地震带
地球上某些地方发生地震较多,而有些地方少
见地震。地球上发生地震较频繁的地带叫地震带。
1.1.4 术语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源距、震中距、等震
线、深源地震、中源地震、浅源地震。
地震时,震源处岩石的释放能量表现为机械振动,
并且以地震波的方式向外传播。 (设计地震分组与震中距有关)
1.2 地震动
1.2.1 地震波
纵波,也叫压缩波(最快)
体波
地 横波,也叫剪切波(较快)
震
波 瑞利波
面波 (面波最慢)
洛夫波
教材給出了几种地震波的定义。要注意各种地震
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哪个先到达,哪个后到达。
地震波类型示意图(瑞雷波洛夫波均属于面波)
地震波本来是体波, 面波是在地面产生的次生波
1.2.2 震级与烈度
1. 地震震级
震级是用来反映地震强度大小的指标, 表示一次
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总体含义。一般用里氏震
级。抗震设计操作中并不涉及震级定义。
2. 烈度
(1)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也是尺度含义, 反映一次地震时一个地
区遭受到影响的强烈程度。比如一次7级地震, 哪些
地区是6度?哪些地区是7度?哪些地区是8度?哪
些地区是9度?哪些地区是10度?
下页是08年汶川地震后经测评得知的地震烈度。
我国是1-12度划分。也有少数国家按10度划分。
日本是按0~7度共8等划分。
(2) 基本烈度
是一种科学估计,为了工程设计,要估计未来
可能的地震强度。
教材的‘基本烈度’定义:某地区在今后一定时
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是多年前引入的、比较老的1个术语。
以前, 国家公布各地的基本烈度;具体到一个工程,
要基于当地的基本烈度来确定设防烈度。一般工程
的设防烈度取基本烈度;重要工程会提高。
现在是国家直接规定设防烈度。
(3) 抗震设防烈度
国家规定的,工程抗震设防依据的烈度。
我国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001》(2008年曾修订), 据其确定设防烈度。
例如, GB18306-2001公布的济南设计基本地震加
速度为0.05g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