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
“山寨”一词是网络和民间词汇之一,但对其词义的理解,“山寨”是由最初的“山寨产品”,变成“山寨文化”、“山寨精神”等,在看来,“山寨”这个语词包含了山寨”这个词汇源于珠三角地区生产的山寨手机、山寨数码产品等,这些产品无疑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但却具有低价、紧跟流行趋势,更能满足中低端消费者等特点。科技界语文水准下降的征兆,要么是一种蓄意的话语阴谋。仿制工业品根本就不是“山寨”产品,而是彻头彻尾的盗版品。
如果纵容这种盗版行为大量滋生,产权和专利无法经由自主开发获得,则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将无法建构,而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机能也将长期萎缩。这显然是一种恶性循环。消费市场支撑着以盗版为核心的低成本工业,由此制造了廉价的贸易狂欢,但由于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它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必定会走向自我倾覆的结局。“中国制造”的悲剧,盖源于此
然而“山寨”也有它的优点的比如:功能全面仿效拼贴 容易操作制作成本低廉山寨春晚、山寨明星、山寨百家讲坛等相继风行“山寨”这个词只有在文化领域使用,才能回归到其语义的本源。山寨精神所指称的,无非就是我们熟知的流氓精神。这是一种跟国家主义和朝廷空间相对的事物。当然也跟宗教精神相对。但流氓未必就是精英的敌人。山寨文化当然有优劣高下之分。优秀的山寨文化借助戏仿和反讽推进了文化发展,可以被视为文化原创的一种特殊形态,但大多数山寨文化产品都是网民自娱自乐的结果,它们犹如歌厅里的卡拉OK式的自助演唱,自己觉得就行了,旁观者一旦较真起来,起身痛斥它难听,污染消费环境,就会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大众的山寨文化,有其自由生长的充分理由。任何以“低俗”之名展开的围剿,都只能陷入行政过度和文化专制的误区。山寨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种宿命。它会像岩石一样永生,不倦地鼓舞青年亚文化群,在反叛和颠覆中寻找自己的价值目标。在旧一代“寨民”被招安之后,一定会有新一代的“寨民”加入到文化反叛的阵营中去,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就是文化生态的常态。
“山寨”文化的出现不能简单的说是件好事或是件坏事。它的出现提醒了那些制造泡沫的人们,在经济侵略和压迫下,消费者会有自己的办法,会有所反应而不是任人鱼肉,它提醒那些喊打假的资本家们回过头来审视自身穷凶极恶地牟取暴利是不是应该有所节制。但另一方面,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这个角度看,“山寨”文化的出现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山寨”文化大行其道,其实是用一个新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泡沫来应对现有的经济上的泡沫,以暴制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我们应该提倡和为其摇旗呐喊的方法。一个更理性的眼光,一个实事求是的精神,再加上创新的思辨能力,才是引领我们走出困境,走出迷惑的明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