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应用技术 学习情境七.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测量应用技术 学习情境七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grid bearing)的推算 例题:方位角的推算 三、象限角 象限角的定义:从X轴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 至某直线的水平角度。 象限角与坐标方位角的关系:(图6-11) 四、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3)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或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若为负值, 则加上360°。 五、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例题: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七、附合导线平差计算 说明: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以下是两者的不同点: 1、角度闭合差的分配与调整 方法2(*): (1)计算角度闭合差: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例题:附合导线的计算 图表: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八、经纬仪测角交会法 1、 前方交会法 前方交会是采用经纬仪在已知点A、B上分别向新点P观测水平角α和β,从而可以计算P点的坐标。 (1) 前方交会法的计算步骤 根据A、B两点坐标,反算AB边的边长 lAB和方位角αAB 坐标反算公式 由A、B两点坐标来计算αAB、lAB αAB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AP、BP的方位角和边长 分别由A、B两点推算P点坐标 以上所求得的两组坐标值应相等,但在计算过程中由于数字凑整关系,可能相差2-3 mm,则可取平均值作为P点的坐标值。 (2)用计算器时P点的计算公式 2、 侧方交会法 此法实质上与前方交会法相同,也是利用两个高级控制点测定另一未知点的坐标。如图,A、B为已知点,P为未知点。为此,可在已知点A和未知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A和∠P。利用∠A、∠P和已知点A、B的坐标,便可推算P点的坐标。 计算公式: 3、 后方交会法 如图,设A、B、C、D为已知点,P为未知点。为了测定P点的坐标,将仪器安置在P点,测出γ1、 γ2 、 γ3 角,利用γ1、 γ2 、 γ3 角值及A、B、C、D四个已知点的坐标,就可算出P点的坐标。 根据坐标反算公式计算AB、BC、CD的坐标方位角及边长。 计算αi和βi 。 令 则有 根据sin定理可以推出: 则 计算P点的坐标 讲题 实习:闭合导线外业测量 实习目的:使学生掌握闭合导线外业(测角、量边)的观测方法。 仪器设备:每组J2光学经纬仪1台、测钎2个、钢尺1把、记录板1个。 实习任务:每组完成一闭合导线的测角、量边的观测任务。 说明:测导线转折角用测回法,量边用钢尺。 工作任务三 高程控制测量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 surveying) (一)适用:平坦地区的高程控制测量。 (二)精度技术要求: 表二: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三)作业方法 1、每站观测程序(见图) (1)顺序:“后前前后(黑黑红红)”;一般一对尺子交替使用。 (2)读数:黑面“三丝法”(上、下、中丝)读数,红面仅读中丝。 2、计算与记录格式(见表) (1)视距=100×|上丝-下丝| (2)前后视距差di =后视距-前视距 di要求: Ⅲ等≤±3m, Ⅳ等≤±5m (3)视距差累积值∑di=前站的视距差累积值∑di-1 +本站的前后视距差di ∑di要求: Ⅲ等≤±6m, Ⅳ等≤±10m (4)黑红面读数差=黑面中丝+K-红面中丝。(K= 4787mm或4687mm) 要求: Ⅲ等≤±2mm, Ⅳ等≤±3mm (5)黑面高差h黑=黑面后视中丝-黑面前视中丝 (6)红面高差h红=红面后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 (7)黑红面高差之差=h黑-(h红±0.100m) 要求: Ⅲ等≤±3mm, Ⅳ等≤±5mm (8)高差中数= [h黑+(h红±0.100m)]/2 (9)水准路线总长L=∑后视距+∑前视距 图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二、三角高程测量 (trigonometric leveling) (一)适用于:地形起伏大的地区进行高程控制。实践证明,电磁波三角高程的精度可以达到四等水准的要求。 (二)原理 (二)原理 注意:当两点距离较大(大于300m)时: 1、加球气差改正数: 图形: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 B点的高程: 115.10 100.09 108.32 94.38 67.85 A 1 2 3 4 XA=536.27m YA=328.74m ?A1 48?43?18? ?A ?1 ?2 ?3 ?4 112?22?24? 97?03?00? 105?17?06? 101?46?24? 123?30?06? 4、坐标增量的计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