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杜
甫
郭
一
平 传
主
编
目 录
第一篇 少儿岁月 ………………………………………… 员
第二篇 三次壮游 ………………………………………… 缘
第三篇 困居都城 ………………………………………… 员园
第四篇 失去自由 ………………………………………… 圆员
第五篇 逃亡和北征 ……………………………………… 圆苑
第六篇 被贬华州 ………………………………………… 猿远
第七篇 东都之行 ………………………………………… 源猿
第八篇 从秦州到同谷,再到成都 ……………………… 缘猿
第九篇 草堂时期 ………………………………………… 苑园
第十篇 梓州避乱与回归成都 …………………………… 愿圆
第十一篇 寓居夔州 ……………………………………… 怨圆
第十二篇 晚年飘泊与诗人之死………………………… 员园远
杜 甫 传
第一篇 少儿岁月
公元 年正月的一天,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
苑员圆
在一户姓杜人家,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这个普通的幼儿,后
来成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就是杜甫。
杜氏家族世代奉儒守官。先世居于杜陵(今西安市东
南)。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是晋代名将、著名学者,封当阳县
侯。十世祖杜逊在东晋初年迁到襄阳(今湖北襄樊),任魏兴
太守。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今属河南)县令,遂迁居巩县。祖
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
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县(今陕西乾县)县令。近世官职
虽不如远祖那样显赫,但家境仍是富裕的,这为杜甫的成长、
读书和漫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杜甫的母亲是清河大族崔家
的女儿,在杜甫尚未记事时便死去了。继母卢氏过门后,杜甫
寄养在洛阳仁风里的二姑家。姑母为人贤德,对幼小的杜甫
关怀备至,胜过亲子。有一次,两个孩子同时患病,她为了保
住杜甫的性命,忍痛舍弃了儿子。此事是杜甫稍大以后从仆
人口中听到的,对他的触动很深。天宝元年(苑源圆)姑母逝世,
他以无限悲痛和崇敬的心情撰写墓志,称其为“有唐义姑”。
“义姑”,是春秋时鲁君对一妇人的赞称。据《列女传》载,
齐军来攻鲁国,逼近郊外,见一妇人抱子携侄而行。妇人见形
势危急,子侄不能两全,便舍弃儿子,抱起侄子逃难。齐军问
其故,答曰:“弃子而行义。”齐军感慨道:“鲁郊妇人犹能持节,
何况朝廷!”遂罢兵。此事与杜甫二姑所为十分相像,故以“义
姑”称之。杜甫后来的同情弱小、怜悯民瘼的思想形成,与姑
员
杜 甫 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