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3课(高中历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第3课(高中历史课件)

针对土地兼并现实,继承、发挥先秦儒家的仁政、民本、礼、思想:天不是为皇帝而生人民,而是为人民而立皇帝,对君主权力的过分膨胀、借天威而残暴实行限制,“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瑞祥”“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天会剥夺皇位。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主张限田、薄敛、省役。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增加了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政治主张.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方面提出”三纲五常”和孝道:天是最高主宰,有意志、感情,皇帝代表天君临天下,人民顺从皇帝,就是顺从天意,谁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从维护皇权出发,提出封建伦理纲常,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制度,提出“性三品”的人性论:圣人性善,是天生统治者,小人性恶,注定低微卑贱,只能当牛马奴隶,中人可善可恶,经教化可以变善。 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你采用董仲舒的主张来治国吗?为什么? 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答案】:C 【解析】:孔子著《春秋》和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应结合汉武帝时代强化“大一统”的时代背景突出这两个文化贡献的价值。从而先排除A(郡县、行省)、D(均田制)两项,再排除B(法家)。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 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一、汉初黄老之学 1.原因: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 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即定,民 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原因: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道家”政策的推行,“积极无为” 汉初经济恢复 (治身、治国) “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一、汉初黄老之学 2.内容: 3.实质: 4.影响: 材料四: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 且百巨万,珠宝玉器,多于京师。 ——《史记·梁孝王世家》 ——霍去病 土地兼并 边境不宁 王国问题 材料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材料三: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材料一: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 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 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 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 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经济恢 复、发展 以下材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②边境问题、地方王国问题严重 ①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③董仲舒提出新儒学 (适应了西汉统治者加强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一、汉初黄老之学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黄老之学已不能 适应中央集权的 需要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汉初黄老之学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2.董仲舒的新儒学 维护统治 批判时政 与统治者关系 阴阳、黄老、法家 儒学 思想来源 天人感应 仁、礼 理论基础 《公羊春秋》 《论语》 著作 董仲舒之儒 先秦之儒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以下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施政应遵循天道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 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 伤败乃至。” 材料三:董仲舒说:“古井田法虽难卒行, 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 “徭役众,赋敛重,百姓贫穷叛去,道多 饥人。救之者,省徭役,薄赋敛,出仓谷, 振困穷。” 材料四: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 义、礼、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