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201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戊戌维新201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 时代背景: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租借地、势力范围、瓜分危机) 变法主题: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的改革要求,从救亡图存到维新变法。要求改革政治制度。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 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节录)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不幸之甚耶?……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由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黩荣之阶梯耳,岂足济夫实效?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因。今贵国亦不可以不去旧谋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运动 (1)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序幕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4)办学会 (5) 设学堂 (6) 办报纸 公车上书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电至京师,举国哗然”。时各省举人云集北京 “会试” ,闻之大为震惊。 5月1日,康有为邀各省举人集会于松筠庵,宣读了由康有为起草的长达14000多字的上皇帝书,共有1300人签名,次日康有为将联名上书递呈都察院。上书请求“拒签和约,迁都再战,变法自强”——即公车上书。 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康有为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学习儒家思想。 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 1898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 1898年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新学伪经考》(1891) 康运用历史考证的方法,论证了被历代的统治者尊奉为神圣经典的古文经(即用秦小篆和战国文字写的经书)如《周礼》、《古文尚书》、《左传》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是“伪经”。 而刘歆制造伪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没有关系,称“新学”。 《孔子改制考》(1896) 孔子以前的历史无据可考,于是孔子就假托以前的先贤来作六经,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而创立的。因而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 《春秋》的真义在《公羊传》,《公羊传》讲“张三世”。康以专制政体对乱世,立宪政体对升平之世,共和政体对太平之世。康有为强调处于“乱世”的中国向“升平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实现这一愿望的唯一途径就是改革。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论战内容: (1)要不要变“祖宗之法” (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 正面交锋。 3.论战的作用:维新派同封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启蒙。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可敬可悲的光绪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道光皇帝的孙子、咸丰皇帝奕詝的胞侄、同治皇帝载淳的堂弟、醇亲王奕譞和西太后妹妹的儿子。当同治皇帝于一八七五年驾崩之时,西太后已当政十余年,权势已立。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