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兵制-文学教育读本.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历代兵制 〔南宋〕陈傅良 著 目 录 卷一 周 1 卷一 春秋 4 卷一 秦 7 卷二 西汉 9 卷二 王莽 13 卷二 东汉 15 卷三 三国 19 卷三 八阵图赞(并序) 21 卷三 两晋 24 卷四 南朝 27 卷五 北朝 32 卷五 隋 37 卷六 唐 39 卷七 五代 49 卷八 宋 53 ● 历代兵制 ● 卷一 周 周制:王畿千里,近郊五十里(宅田、士田、贾田), 远郊百里(官田、赏田、牧田、牛田)。郊为乡六,乡百 里,通十为同,为百里者十,提封九万井九十万夫之地。 除山川、沉斥、城池、邑居、园囿、经路三万六千井,为 六万四千井六十四万夫之地。除公田九分之一,为五十万 二千夫。又以一易、再易、三易,通之三分去一,为三十 五万四百夫。率三百五十家赋一乘(四丘为乘,故曰丘乘), 积六乡为千乘,而馀率七家赋一兵,积六乡为七万五千人。 此六军之制也(《周礼》所谓甸,即《司马法》所谓成也。 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则成十为终,即《周礼》二县加之 半。十为同,即《周礼》四都。凡六乡十同,盖四十都也, 特异名耳)。二百里曰州,州为六遂,遂如乡之法(郑氏 云:异其名,示相变耳,遂之军法如六乡)。 三百里曰野,野为削(削一作稍,家邑之田,大夫采 地)。四百里曰县(亦曰邦县),县为小都(小都之田,卿 采地)。五百里曰疆,疆为大都(大都之田,公采地)。都 通为鄙(所谓都鄙),为寰内诸侯治之。皆如遂之法(郑 氏曰:自远郊以达于畿中六遂之地,有公邑、家邑、小都、 大都)。畿方千里,为千里者十,如乡之除,为三百五十 万四千夫,赋车万乘,卒七十五万人,为军者十,此通畿 之师也(牧野之师,纣兵七十万意者,通畿皆发)。随处 狩,自成什伍(案:《礼》:惟为社事,单出里民,惟田竭 ─ 1 ─ ● 历代兵制 ● 作。此见狩,比屋作兵),大司马递而征之(案:大司马 教兵,号名有县鄙、家乡、官野之异,等物有诸侯、军吏、 都、乡遂、郊野之别,此见递征)。十年而役一遍,凡三 家可任者,率十有一人(所谓上地可任者家三人,中地二 家五人,下地家二人,籍其大数,三家为十一人。 《司马法》:自夫三为起屋数。盖以此也),则终身 无过一再给公上事。盖先王忠厚之至,更劳均佚,不欲穷 民之力。递征之法,非偏摘也(郑氏云:凡用役者,不必 一时皆遍以人数计之,使劳佚递均也)。盖乡遂以次,全 军充调,不离部曲。 案:传记如周有南国之师,晋有九州之戎,宋有空泽 之甲,皆全军更役。在军之士,无非乡旅,相望守助,犹 之田里。家有羡卒,隶于师长、闾里,故不失守备。传纪: 少康一旅,出于一成。《鲁颂》僖公千乘,赋于百里,与 《公刘》三单、《左氏春秋》书社之法,皆比屋通数,非 谓兵之制也。鲁三郊三遂,可六军而止三军,亦递征也。 古者五侯九伯,二伯专征,而诸侯皆共四方之事,畿 兵不轻出也。 案:《诗》文王《出车》:“我出我车,于彼牧矣(九 牧之地)。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幽王《大车》、《渐 渐之石》,为东劳西逸,而有不遑朝矣之叹。更以《周礼》、 《司马法》参考,王有四方之事,则冢宰征师于诸侯,曰: “某国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师至于某国。”小宰掌 其戎具,虎贲氏奉书以牙璋发之(《诗·常武》:“王命 卿士,大师皇父,整我六师”,冢宰也。“王谓尹氏,命 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土”,小宰戒司 ─ 2 ─ ● 历代兵制 ● 马出征也。程伯为司马,见《史记》),则畿兵不轻出也。 在《易》未济之象,高宗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则虽 天子亲征,亦用诸侯之师(《诗》:“周王于迈,六师及 之”,则知所至皆成六师)。刘文公平丘之会,对晋人曰: “天子之老,请帅王赋,元戎十乘(《司马法》论戎车之 名,周曰元戎,先良也)。”则虽王人莅师,毋过十乘, 以为先行。宣王复古北伐,其制如此。平王东迁,以王人 戍申、戍甫,《扬之水》始刺之。然春秋之初从王伐郑, 犹有陈、蔡、卫人。二百四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