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是未来信息革命的方向
行业研究 Page 1
动态报告/行业快评
中性
IT 硬件与设备 “物联网”快评
(维持评级)
2009 年 9 月 16 日
“物联网”是未来信息革命的方向
分析师: 王俊峰 wangjf@ 010
事项:
2009 年 9 月 11 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传感器网络标准工
作组正式成立,工作组未来将积极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
定坚实技术基础。另据媒体报道,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
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评论:
“物联网”的由来。“传感网”在国际上通称“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 ),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
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
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早在 1999 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
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 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 年,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正式
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
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 )、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
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奥巴马积极回应“智慧地球”战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对 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的“智慧地球”概
念(建议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并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该战略认为 IT 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 IT 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
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此外,日本、韩国等也分别提出“U-Japan”、“U-Korea”战略。
中国在“物联网”发展进程中起步较早,研发水平领先。《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 -2020 年)》和“新
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上海微系统所副所
长刘海涛表示,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 10 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目前,
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
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8 月 7 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
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曾表示,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 3G 中的TD 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
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心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并指出,要早一点谋划未
来,早一点攻破传感网核心技术,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保证我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2
可持续的竞争力。
电信运营商积极推进“物联网”。中国移动早在2006 年就建成了集团 M2M 平台,研发了无线传感应用协议、终端
标准规范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