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俗(一)-文学教育读本.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1 山东民俗(一) 山东传统民俗 岁时节庆民俗 当今流行的岁时节日,有传统节日与新节日之分。 传统节日又有按节气行事和按农历行事的两类。节庆是 纪念重要历史事件、娱乐、交际的重要形式,历来为人 们所重视。山东的节庆活动内容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在 新的时期有许多节日成了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更引起国 内外人士的注目。近年各地创办的新兴节会,用意多半 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但它们的浓烈文化色彩,得 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日久很可能形成传统。 传统节日节会 传统节日 一、春季节日立春 立春。俗称“打春”,为夏历的正月节,有时也在腊 月,约当公历的2月4日。传统的算法,大寒后15天, 斗指东北准为立春。这时日行黄经315度,气温开始上 升,春季即由此开端。从前鲁西北地区流行一种以鹅毛 或鸡毛“试验春来”的有趣活动。这一天,人们把一根 竹筒埋入地下,在露出地面的筒口上放一根鹅毛,立春 时刻一到,鹅毛就会飞起,证明地气萌动,春已来临, 俗称“春来鹅毛起”。 2 山东民俗(一) 立春为四时之始终,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 始,所以古时认为是个重要的节日。据《礼记·月令》 记载:周天子以立春之日亲率公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 行布德施惠之令。《汉书·郊祀志》也记载:迎春祭青帝、 勾芒,百官衣皆青。郡国县官,下至令史,服青帻。此 风山东至今还有流行,这天人们要到野外走动,谓之“迎 春”,或称“接春”。德州一带,人们三五成群,出了村 庄往东走,不拘多远,只要遇到穿红衣、戴红帽、披红 围巾或者提红包袱的人,就算迎着春了。 旧时,迎春之外还风行“打春”,即鞭打泥塑的春牛。 1692 年(清康熙三十一年)修《济南府志》中载:“凡立 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接于东郊。 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 为渔樵耕读诸戏剧,结为青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 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 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 立春这天,山东各地都有“咬春”、“尝春”的习俗。 无论咬春还是尝春,都用带辣味的蔬菜。“咬春”就是立 春时吃生萝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萝卜为上,最好是绿皮 红心的“心里美”。俗传立春日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 春困。临沂地区有些地方,这天人人手拿一个生萝卜, 待立春时刻一到,不约而同地咬下去,据说谁在立春那 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能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尝春” 类似咬春,吃的是春饼和春盘。春盘又称“五辛盘”,是 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宁津一带用葱、蒜、椒、 姜、芥切而调食之,称为五辛盘,它既可以下酒佐餐, 又可以作为礼物相互馈送。也有馈送青韭、黄柑的。春 饼是用面烙制的薄饼,有的就着萝卜吃,有的在面粉里 3 山东民俗(一) 加进葱花,烙成葱花油饼,最讲究的是把饼里卷上青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