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垦荒运动及其后果新论-俄罗斯研究.PDF

中亚垦荒运动及其后果新论-俄罗斯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亚垦荒运动及其后果新论-俄罗斯研究

2015年第6期 俄 罗 斯 研 究 No.6,Dec.2015 总第196期 RussianStudies Gen.No. 196 中亚垦荒运动及其后果新论 侯艾君 【内容提要】1954年,为解决粮食问题,赫鲁晓夫在中亚、西伯利亚、北 高加索、乌拉尔等地发起垦荒运动。该运动是苏联、更是中亚当代史上的重 大事件。垦荒对中亚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进程、现代化进程乃至地缘 政治方面都带来深刻后果。中亚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受益,现代化进程加 快;同时,垦荒也提高了中亚各共和国在苏联的地位,在中苏关系从友好走 向对抗的过程中,垦荒在客观上具有地缘政治意义。 【关键词】中亚垦荒 粮食问题 现代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D736【文章标识】A【文章编号】1009-721X(2015)06-0102-(22) 评价 1954年赫鲁晓夫发起的垦荒运动(从 1954持续到 1960年,被称 为苏联 “最后一次群众运动”),始终与对赫鲁晓夫个人的评价联系在一起。 曾几何时,垦荒是一项光荣神圣的、实践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创举,其收效 立竿见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两任领导人都因垦荒而在政治上受益;千 万人的青春岁月、个人命运与垦荒联系在一起,在感情上高度认同垦荒运动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据估计,该国有三分之一国民是垦荒移民)。另一方 面,垦荒运动在不同时期曾招致非议和诟病。反对垦荒的主要是莫洛托夫、 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等人。例如,莫洛托夫从经验理性出发,认为垦荒虽 有必要,但是太早,主张在欧洲部分垦荒(包括莫斯科近郊),且规模不宜  侯艾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 - 102 - ① 过大 。莫洛托夫在失势 仍执着地给苏共中央政治局连篇累牍地写信,对 其所属的“反党集团”在垦荒问题上的立场进行辩解,批驳赫鲁晓夫的经济 数据、新计划体制。赫鲁晓夫确曾在内政外交方面表现出缺乏深思熟虑等品 质,连带地,垦荒也自然被归入此属。其次,垦荒问题承受着环保主义意识 形态的猛烈攻击。1960年代苏联爆发的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坐实了垦荒的 恶果,也成为苏联后期环保运动攻击挞伐的对象。再次,1991年苏联解体 ,中亚垦荒的主要舞台哈萨克斯坦 (在很小的程度上,也涉及乌兹别克斯 坦、吉尔吉斯等)已成为独立国家,许多学者和政界人士从民族主义立场出 发,认为垦荒乃是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的 “殖民”行动,导致主体民族成为 少数民族——至今仍有学者在认真探讨苏联时期的哈萨克斯坦是否是殖民 地。然而,这些看法都并非是对垦荒的严肃研究。 1991年至今,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地区)及哈萨克斯坦,每逢 周年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学者和政治家多着眼于垦荒的种种消极后果, 论述已颇充分,本文不欲争论和涉及 (例如,纳扎尔巴耶夫遍述的垦荒 “重 大错误失算”:粮食浪费、农机损失严重;居民点安置不当;严重的生态灾 难; 00万公顷新垦地失去肥力;许多低产土地靠国家补贴;安置居民点欠 ② 考虑) ;对于垦荒过程中的问题,也应从头梳理 (1954年1月赫鲁晓夫计 ③ 划垦荒 1300万公顷,一月后已垦荒 1500万公顷,表现得急躁冒进) ;以 及垦荒对解决苏联粮食问题的贡献(1963年、1965年,苏联都动用黄金储 备购买粮食,表明垦荒的贡献有限。但是,除了垦荒地倚赖气候条件、收成 不稳定外,也由于苏联的工业化模式、需持续向东欧国家提供粮食以维系关 ④ 系等结构性矛盾 )。本文尝试从较长的历史时段,重新考察中亚垦荒运动对 苏联乃至后苏联中亚新建国家的深远影响 (农业发展、工业化、人口进程等 等);而中亚垦荒运动与中国的高度关联性,此前也少有学者论及。 ① [苏]邱耶夫:《与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王南枝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414 415 年,第 - 页。 ② НазарбаевН.А.Поднятаяцелинасимволдружбыисоздания//Мысль.2004г.№3.С.5. ③ Н.С.Хрущев иначало осв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