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死亡叫做永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一种死亡叫做永生

有一种死亡叫做永生---拜谒文天祥祠 “将来日本人侵犯我们,还会不会有汉奸?谁将是未来中国的汉奸?在座的诸位很大一部分都将是。因为你们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摘自浙江大学郑强教授的演讲 ? ? 春节假期在北京特意拜谒了文天祥祠。 那天上午刚刚体会了地坛庙会的人肉盛宴,下午就趋车来到了宽街北面百米的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从摩肩接踵的人流到寂静清冷的文天祥祠反差可是够大的。我和孩子们在的那一小时里,没有别的人到来。想起去年春节的浏阳谭嗣同故里之行和清明寻访菜市口谭公旧居都是一样的冷清,感觉自己是有点脱离时代主流---怎么老是去一些被人们遗忘的地方? 0_01.jpg (70.87 KB) 2010-3-4 00:38 从1279年底到1283年1月9号就义文天祥生命中最后三年有余的时间就被囚禁于此,这里自明朝初年建祠以来几经修缮,现在看上去一厅一堂两进院落青砖红门条件还算不错,可当年是纯粹的兵马司土牢,环境远不是现在这样―――“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文天祥《正气歌序》) 文天祥的家乡江西吉安(古称庐陵)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历史上吉安科举进士中了近三千人,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有史可查的状元共计556人,江西吉安出了18名状元,和江苏苏州(55名)、安徽休宁(19名)并称为状元的三大产地,此外还有榜眼、探花30余位,曾出现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历史盛事,可见其名士荟萃文脉渊源。除文天祥外,这里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永乐大典》主编神童解缙、南宋文豪杨万里和南宋因弹劾秦桧而名动天下的忠臣胡铨的故乡,甚至于毛泽东、邓小平的先祖也是元末明初从这里迁出的。 文天祥生于1236年,就读于家乡著名的白鹭洲书院,二十岁时(1256年宋理宗宝佑四年)高中状元,可以算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了,当时的主考官看完他的《御试策》的文章试卷,评价道“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另外他也是个美男子,“体貌丰伟,美析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宋史》”,真可谓妍皮俊骨,才貌双全,德智体集于一身。 由于当时南宋君臣昏聩、政治黑暗,权奸贾似道当国,整个社会已是颓废之势、一派末世亡国之象。尽管文天祥年少成名,但刚介正直的他难容于官场,几度罢官黜职,十余年中做过中央和地方几个中级职位,1270年,34岁正当年的他最终被罢斥回乡。“碌碌不如人,独有愚憨,不能改其素”---尽管宦海沉浮,文天祥还是秉守正气、不移其志 0_02.jpg (81.35 KB) 2010-3-4 00:38 供桌上还能见祭拜供奉的花、食品、饮料甚至北京二锅头,看来还是有人记得这位民族英雄的 0_03.jpg (98.45 KB) 2010-3-4 00:38 1275年,忽必烈命宰相伯颜率大军水陆并进势在一举灭宋,国乱思良将,板荡识诚臣,文天祥在朝廷危难之际毅然变卖家产聚结同志招兵买马,率领万余人共赴国难,保卫首都临安。元朝的蒙古兵和大军中的原金国地区的汉族豪强武装极具战斗力,宋军一败再败,南宋政权已是风雨飘摇。1276年,时任右丞相的文天祥奉命入元营商讨和谈事宜,被伯颜扣留羁押。不久太后谢道清和年幼的宋恭帝在一些奸臣怂恿下投降元军,临安失陷,文天祥被押解北上途中在镇江成功逃脱,跑到福建拥立小皇帝宋端宗,延续宋室社稷,开始了他的最后的抵抗。大厦将倾,天不遂愿,经过两年多的屡败屡战,1278年底,文天祥在广东潮阳五坡岭兵败被元朝汉将张弘范所俘,被俘之前他吞食随身所备的冰片自杀,因量少未死。接下来的数月里,张弘范率军大破扼守崖山的南宋流亡政权,宰相陆秀夫身背年幼的宋末帝跳海自尽。文天祥做为随军战俘几乎目睹了这一切,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大宋朝灭亡。战前张弘范要求文天祥写信招降宋军主帅张世杰,文天祥就着纸笔写下了名扬千古的《过零丁洋》一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人生追求。 从广东被押解回大都途中,文天祥曾经计算着路途绝食数日以求正好死在故乡庐陵,尽节的同时又能“善终”归葬故土,元军也欲“掩鼻以灌粥酪”,不想过庐陵而仍未死,自此他放弃了自尽的想法,决心用一个符合宰相身份的死来尽忠前朝。1279年11月,文天祥被押至大都兵马司土牢,也就是现在的文丞相祠的所在。时值元朝初定,忽必烈也是一代雄主,求贤若渴,急需治国之才,遍问诸臣,得到的答案是“南人无如天祥者”-----劝降文天祥更具有收服江南人心巩固其统治的指标性意义。 近三年的时间里,各色人等纷纷出马劝降文天祥,有元朝宰相孛罗、南宋降臣留梦炎、王积翁、陈贯道等等,甚至还有投降的宋恭帝和文天祥的胞弟文天壁。年仅十岁的宋恭帝是文天祥的旧主,现在他是大元朝的瀛国公,他的出现实际上给了文天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