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精粹谈
有使人乱。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故要去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以无御有,恢复到始。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里的关键是除去先验的固定的观念。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从有归无,有利于了解事物的性质。老子又告诫人们,这只不过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并不能作为追求的目标。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一是各种事物开始产生时的状态。得一,就得到了各种事物的性质。老子接着说:“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求始的结果,不能作为今后所追求的目标。事物必定要由低向高发展,但低是高的基础,我们认识事物也一定要从基础也即根本上开始才对。这说明,老子的贵无,从有归无,以无御有,都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和过程。方法、过程当然不是目的,而且这种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但有是必然的。我们要不断地从有归无。 从有归无是回归本源,看清本质、目的,是以贵无。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如何才能无,要虚。唯道集虚。 只有虚才能接受本质、本源、目的,有新的启示和打算,才能明道。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虚一而静。要虚,就要排除干扰,就要静。静即去其躁心,得到平。于是能看清本源和本质。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注意:无欲才能静。也就是朴。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知止,是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走歧路。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便是道、得道。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总结 无是理论的本源。 虚是体道时的精神状态。 静是体道的必要前提。 这就是道、无、虚、静的关系。无是核心。 人必须懂得不断纠正前进的方向,停下来认真分析思考,回头看看走过的道路有没有产生问题,有没有偏离原定的目标。这停下来,是为了以后走上正确的道路做准备。因为一直错下去,越努力离正确的目标越远,不会有所得。这就是老子的精粹所在。 谢谢听讲 请提问题交流 * * * 老子精粹谈 山西大学文学院 牛贵琥 国学为什么热 综合国力的增加之后,国民对精神家园的需求。 形成与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国家文化安全需要。西方的一套有些不合中国的国情 好些古已有之。 创新的需要。 宗教问题 国学是什么?是学,是以研究中国固有的学问,以解决中国固有的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学问。 价值观 思维方法 正偏救敝 国学就是要把民族的价值观搞清楚,运用到实际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