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陆新民谣——前历史与今面向
20 14.01
45
乔焕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化、文学研究。
大陆新民谣:前历史与今面向
乔焕江
资深乐评人李皖这样描述晚近乐坛 —
动’的气象”(刘斐:《日久他乡是故乡——
的新变:“2007到2009年,民谣场景突然
“新民谣”的历史记忆》,《艺术评论》,2011
在两岸三地大爆发,成了这两年流行音乐 年第2期)。
领域最受瞩目的事件。此时,曾经的民谣 显然,他们已发现这一波民谣风潮所
歌手纷纷推出新作,新的民谣歌手如雨后 —与仍然占据
(可能)孕育的文化力量——
春笋,民谣从暗流汹涌到了地表。” 大众主流视野的流行音乐相区别,新民谣
的确,在近年中国大陆原创流行音乐 并不主要承担商业化的娱乐和消遣功能,
的图谱中,从之前校园民谣热消隐后的鲜 而是更多地体现出创作者自我表述乃至
为人知,到仿佛一夜之间重又冒出地面, 介入社会现实的意图;而与此前十余年间
民谣再度成为热点。也许是因为与此前民 的民谣前行者相比,新民谣显得生逢其
谣存有诸多形态上的差异,这一波民谣的 时,似乎轻描淡写地就改写了当代音乐乃
复兴被称为新民谣。新民谣创作队伍群贤 至文化的格局。不过,论者也敏锐地意识
毕集,传奇老将纷纷重入江湖,各色新人 到这一音乐或文化事件承载了过多的幻
层出不穷,民谣的表现内容及其风格更是 想,有成为神话的危险,而“围绕着这个神
杂色纷陈、各领风骚;而借助新的表演平 话的自我叙述之网在串联起色彩斑斓的
民谣艺术脉络的同时,又反衬出其历史意
台(酒吧、livehouse等)和新的传播平台
(互联网站如豆瓣小区盛行的为数众多的 识的碎片化和社会关怀的参差与斑驳”
兴趣小组或网站等),新民谣又迅速聚集 (出处同上)。
起为数不少的忠实听众,大有遍地开花、 尽管对新民谣的判断不乏矛盾纠结,
风生水起的势头。在一些观察者看来,新 但它的确在当代乐坛甚至社会文化空间
民谣已经成为 “一个让不少城市知识青 中构造出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场景,杰
年、文艺爱好者、学者们所讨论和期待的 夫·斯塔尔在《“这就像加拿大的缩影”:蒙
事物”(魏小石:《新民谣在中国:谁的幻 特利尔的场景音乐》一文中曾使用“场景”
作为分析框架,力图超越亚文化研究的风
想?》,《书城》,2010年4期),也有论者认
为:新民谣“甚至隐约呈现出某种文化‘运 格概念。他认为:“场景带有各种不同的社
20 14.01
46
会—空间含义,它可以暗指那些暂时的、 已成颓势的大陆摇滚音乐不同,新民谣式
即兴的和策略性的联想所具有的灵活性 的反叛看起来并不那么激烈和狂野,它们
和短暂性,可以暗指一个因其有限而广泛 虽被认为 “接过了摇滚音乐的某些精神”
渗透的社交性而引人注意的文化空间,并 (王小山语,见《新民谣绝地反击》,该文刊
且蕴涵着变迁和流动、移动和易变性。这 于2010年8月21日《今日早报》A16
些含义说明,最好将音乐生活的意义看做 版),但却以更为生活化、日常化的方式表
是在空间关系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点上出 露出充其量是不合作的态度。确切地说,
现的”(安迪·本尼特和基思·哈里斯编: 摇滚乐具有高蹈式的决绝与反抗,在新民
《亚文化之后:对于当代青年文化的批判 谣这里蜕变为以民间智慧名义得以彰显
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文化译介 的反讽,甚至演变为与日常的某种奇特的
小组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