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30年-_戏剧(一)
第八章 戏剧(一) 第一节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春柳社(P126) 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成 《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文明新戏” 进化团(P127) 1910年底,由任天知、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组成(辛亥革命时) 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 天知派新戏——重教化功能的戏剧演出模式 一、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 二、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 “甲寅中兴”(P127) 1914年,以上海为中心出现“中兴”(辛亥革命后) 以职业化、商业性为特色 以演出家庭戏为主 突出戏剧的娱乐性和表现性 世俗化:题材,审美情趣 文明戏衰落的原因 1.艺术上的粗制滥造 2.演员素质低下 3.演出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1.旧剧评议 ??批判旧剧(P128) “仅求娱悦耳目”的传统戏剧观念 非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 追求“大团圆”结局 传统戏剧模式: ——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夫妻相会大团圆 2.建立新的戏剧观(P128) 一是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 二是提倡现实主义的戏剧 3、战略部署 1)译介外国戏剧理论和作品 ? “易卜生专号” (1918年) 译介各种流派的热潮 多元的创造局面(P129) 2)“重新评估”传统戏剧(P129) 4.认定散文戏剧的特质(P129) A.内容上,倡导个性解放思想,关注现实生活问题 B.形式上,奉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影响深远 5.国剧运动 1926年6-9月 赵太侔、余上沅等留美学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 提倡国剧运动 5.国剧运动 戏剧观念上(P130) ——主张发扬传统戏曲“目的在于娱乐”的“纯粹艺术”的倾向, ——反对“利用艺术去纠正人心,改善生活”的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 戏剧表现上 ——要糅合东、西方戏剧的特点,在写意的与写实的的两峰间,架起一座桥梁。 第三节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一)戏剧团体的建立 上海民众剧社(P130) 上海戏剧协社 ——提倡“写实的社会剧”、“民众的戏剧” ——“要创造一种高尚的和通俗的戏剧” “爱美剧”与学生业余剧团 ——提倡艺术的新剧 (二)戏剧学校(P131) 人艺戏剧专门学校(1922年) 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1925年) 上海艺术大学 南国艺术学院 (三)???小剧场运动 1、建立新的话剧体制 ——导演制代替明星制 2、创立新的表演模式 ——剧场戏剧;“舞台幻觉” 第四节 二十年代的话剧创作 一、社会问题剧创作 1、胡适(1891--1962)《终身大事》 2、汪仲贤 (1888-1937)独幕剧《好儿子》 3、陈大悲 (1887-1944)代表作《幽兰女士》 4、欧阳予倩(1889-1962) 《泼妇》 (二)趣味主义戏剧创作 熊佛西(1900--1965)的三幕剧《洋状元》 余上沅(1897-1970)的独幕剧《兵变》 (三)洪深的剧作 《赵阎王》 东西方戏剧艺术揉合的 最初实践 着眼于作品的社会意义,注意写人物复杂性格 袭用美国现代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王》的艺术手法写人物的变态心理 开创意义 第五节 田汉的话剧创作 ?一、生平(1898-1968) 字寿昌,湖南长沙人。1914年 赴日留学 1921年,他与郭沫若、成仿吾、 郁达夫共同发起组织“创造社” 回国后先后与欧阳予倩、洪深等组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主编刊物《南国》 作品 《乱钟》《回春之曲》《文成公主》 改编戏曲剧本《白蛇传》 二、?创作倾向 (一)艺术家形象系列(P134) (1)艺术家为艺术献身的殉道精神。 (2)女性为艺术家、艺术的牺牲精神 (3)艺术家的“精神流浪汉”气质 二、?创作倾向 (二)美的幻灭与毁灭 《获虎之夜》 黄大傻:姑爹,以后我再也不要你老人家操心了。再也不到你老人家府上来了。今晚上是最末一次。真没想到今晚上又能到你老人家府上来的,更没有想到会真象受了重伤的野兽一样,倒在我小时睡过的这张竹床上。我只想能在后山上隐隐约约地看得见这屋子里的灯光就够了。 魏福生:你为什么今晚要来看我们家的灯光? 黄大傻:不止今晚啊,姑爹,除了上两晚之外,我差不多每晚都来的。自从在庙里戏台下面安身以来,我每晚都是这样的。哪怕是刮风下雨的晚上都没有间断过。我只要一望见这家里的灯光,我就像见了亲人一样,把苦楚都忘记了。 《获虎之夜》 黄大傻:一个没有爹娘、没有兄弟、没有亲戚朋友的孩子,白天里还不怎样,到了晚上独自一个人睡在庙前的戏台底下,真是凄凉得可怕呀!烧起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