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国文字中的许和许氏
战国文字中的“许”县和“许”氏
(首发)
周波战国文字中有“吂”、“”、“邙”、“”诸字,多用作地名与姓氏。我们可以分“地名(用A表示)”、“姓氏(用B表示)”两类将相关辞例列举如下1—A4为魏国兵器铭文,B2为赵国兵器铭文,B3—B5、B8—B10为晋玺,B1、B7为楚玺,B6为齐玺。
其中用作魏国县名的“吂”、“邙”,学者多认为所指为一地,当可信。“吂”、“”二字,学界一般认为是一字之异体。如郝本性先生指出,新郑所出韩兵器铭文用作“姓名文字”的“吂”又写作“”,云:“古文字中口内加一横笔,仍为一字之例甚多,上条周字缶字便是二例。”当是。“邙”与“”,学界一般也认为是一字之异体。如吴振武先生在谈到古玺文“”字时指出:“为姓氏。字不见于后世字书,疑即古玺中常见的邙氏之邙的异体(《看《汇》二一一四、二一一五、二二四七》。东周金文鄦(许)氏之鄦既作,又作(《金》三五五页),似与此同例。”
对于“吂”、“”、“邙”、“”诸字的释读,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两种:释“芒”说,释“邙”说。将上述诸字释读为“芒”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说法。此说最早是由王献唐先生提出来的。他在考释上举器B10时指出,玺文“”当释“”,即“邙”,为氏名,认为“今传秦汉印,如芒赏芒胜芒?芒相,有芒无邙。……更疑秦汉芒姓,即周之邙氏。”用作地名的“吂”、“邙”学者也多读为“芒”。如高明先生、吴振武先生均认为魏国兵器铭文里用作县名的“吂”即《汉书·地理志》沛郡之芒县,故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东北。多数学者将用作地名、姓氏的“吂”、“”、“邙”、“”诸字均读为“芒”,可参何琳仪编《战国古文字典》、黄德宽主编《古文字谱系疏证》、王辉编《古文字通假字典》等。一部分学者认为上引诸字作为姓氏可以读为“邙”。《续通志》补遗:“《姓苑》曰:‘邙氏,出自穆公子邙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周邙段,郑大夫。’”亦有可能是源自《说文》训作“河南洛阳北亡山上邑”之“邙”,乃因地为氏。
将战国文字所见“邙”、“”诸字与《说文》、后世姓书之“邙”联系起来恐怕是有问题的。《说文》:“邙,河南洛阳北亡山上邑。”段注云:“山本名芒,山上之邑则作邙,后人但云北邙,尟知芒山矣。……北芒山,在今河南河南府府北十里。山连偃师、鞏、孟津三县,绵亘四百余里。《左传·昭二十二年》‘王田北山’即此。按《周书》所谓郏山者,北邙山也。王城谓之郏者,以山名之。……”此地先秦是否可以称“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且其地据地望战国时期当为周地,此与兵器铭文所见的“吂”、“邙”为魏国地名是相矛盾的。至于后世姓书所见之“邙”与战国文字“邙”、“”是否相关,也是一个需要首先讨论的问题。
释“吂”、“”、“邙”、“”诸字为“芒”也有诸多问题。1967年安徽太和县拣选到一件战国铜戈,其铭文云:“□年芒昜守令虔,工师□、冶□。”此戈据其铭文款式当属魏国兵器。韩自强先生读“芒昜”为“芒砀”,认为此戈很可能是公元前286年魏同齐、楚灭宋,瓜分宋地,而领有芒砀之后所铸造。吴良宝先生认为“芒昜”当读为“芒阳”,“芒阳”应在魏国芒县之南,具体地望待定。按当时“砀”地应属楚(参《战国策·秦策四》、《史记·春申君列传》等),比较而言,吴良宝先生读“芒昜”为“芒阳”更合乎当时的实际情况。吴先生说“芒阳”在芒县之南,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不过一般而言见于地名之“阳”指的是山南水北。“芒”本是山名,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我们怀疑魏“芒阳”可能就是秦、汉之芒县,因其地在芒山之南,故魏置县曰芒阳。西安相家巷出土秦封泥有“芒丞之印”,则此地在入秦后又改称“芒”。“芒”县名称的变化情况可与“栎邑”、“叶”相类比。秦栎阳又称栎邑,《史记·货殖列传》:“献孝公徙栎邑”,索隐:“栎,音药,即栎阳。”叶本楚县,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属秦。《史记·魏世家》载无忌谓安釐王曰:“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正义引《括地志》云:“叶阳在今许州叶县也。”《汉书·楚元王传》载秦昭襄王有母弟号叶阳君。《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十六年封公子悝于邓,四十五年叶阳君悝出之国,未至而死。则叶属秦后一度称为叶阳。吴良宝先生、张文芳先生指出,战国时代各国“地名用字比较稳定,一个地名不仅在同时期的各种文字载体中写法相同,在不同时代的各种载体中也是如此”,“同一地名在同一国家内的用字情况是一致的,绝大多数都是同一种写法,此用‘本字’而彼用通假字的情况极少”。其说可从。战国魏地名“芒”既可以写作“芒”,也可以写作“邙”,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不过还是比较少见的。战国文字中“芒”氏亦常见。古玺有“芒齐”、“芒□”,秦印有“芒得”,均用“芒”为芒氏之“芒”。此外,曾侯乙墓竹简155号有人名“笀斩”,亦用为芒氏之“芒”(“笀”、“芒”为一字异体)。由此看来,作为地名和姓氏之“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燃煤热风炉技术条件.PDF
- 武汉市光谷为明实验学校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园平面图.PDF VIP
- 中级车号员(长)试题及答案.pdf VIP
- 铁路车号员(长):中级车号员(长)测试题.docx VIP
- 铁路车号员(长)中级车号员(长)试卷(铁路车号员(长)).doc VIP
- 铁路车号员(长)车号员一体化考试试卷(铁路车号员(长)).doc VIP
- 铁路车号员(长)铁路车号员(长)综合练习试卷(铁路车号员(长)).doc VIP
- 铁路车号员(长)铁路车号员(长)综合练习试卷.doc VIP
- 初中数学高质量作业设计策略与实践.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