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特勒的信法雨果.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巴特勒的信法雨果

给巴特勒的信 (法)雨果 说课人:睢县二中:蒋艳梅 语文社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1.教材分析 2.教学设想 3.教学方法 4.学法指导 5.教学过程 6.板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 教 材 分 析 一、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给巴特勒的信》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该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回信。这封信体现了雨果伟大的人格和强烈的正义感。本课对学生的审美体验、爱国主义情操和能力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 材 分 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本文的生字和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品味雨果高超的语言艺术;    2、领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价值与情感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懂得国家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全世界。 教 材 分 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2、领悟雨果的伟大情操;   3、理解“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 难点:   体味反语的运用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教 学 设 想 低起点 高视角 把握两个原则 分解重点难点 设计四个环节 分两课时完成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3.质疑讨论:探究领悟 4.反思历史:拓展延伸 教 学 方 法 教法:   朗读法、默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 法 指 导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3.通过合作学习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四、质疑讨论:探究领悟 五、小结全文:激发感情 六、反思历史: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业:加深理解 教 学 过 程 一、故事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恍若(  ) 晨曦(  ) 瞥见(  )  惊骇(  ) 劫掠(  ) 箱箧(  ) 2、解释下列词语:  (1)典范:   (4)晨曦:  (2)恍若:   (5)荡然无存:  (3)不可名状: (6)眼花缭乱: 3、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教 学 过 程 三、默读全文,品味语言 问题: 1、雨果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结合课后“附文”谈谈怎样理解“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作者用诗化的语言,饱含感情,富有感染力。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他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从附文中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可以了解: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文明,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国际社会有责任加以保护。在此一百多年前的雨果,提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一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 教 学 过 程 四、质疑讨论,探究领悟 问题:   1、同学们,如果说你们家有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么?   2、雨果作为一个法国的公民,他不帮着自己国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注: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同评点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五、小结全文,激发感情   同学们,岁月抹不去历史的痕迹,历史的烟云已经消散,但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却永远成为民族耻辱的象征,它让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深深的震撼,它在向每一个中国人昭示:永远不要忘记屈辱的历史。因为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同时,学习本文,我们可以总结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振兴我们的祖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教 学 过 程 六、反思历史,拓展延伸 补充扩读材料《哭泣的圆明园》    这篇材料,写出了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前,废墟上,欢笑嬉闹的人群,作者发出“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