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VVI起搏器植入术后两次功能障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VI起搏器植入术后两次功能障碍研究

VVI起搏器植入术后两次功能障碍研究[摘要] 目的:初步了解起搏器的常见故障及原因。方法:对1例VVI起搏器植入术后两次功能障碍的分析。结果:两次功能障碍都表现为间歇起搏和感知不足,但原因及处理方法不同。结论:加强对起搏器的监测,及时准确判断起搏器的故障,及早作出处理。 [关键词] 起搏器;功能障碍;植入术 [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2(a)-145-02 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产生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其产生有效的收缩的方法,以治疗严重心动过缓,防止在缓慢心率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人工心脏起搏系统由起搏器和电极(导线)组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导致起搏器功能障碍。本文通过对1例VVI起搏器术后两次功能障碍分析,初步了解起搏器的常见故障及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性,76岁,VVI起搏器植入术后6年。 患者因反复发作性头昏,乏力,胸闷进行性加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阻滞,最长R-R间距5.6 s,于2002年8月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类型:SIGMA SVVI103,电极导线植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模式:VVI起搏,起搏频率为60次/min。起搏器参数:起搏电压为2.5 V,脉宽0.5 ms,感知灵敏度2.5 mV。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头昏、乏力、胸闷缓解,随访多次,行心电图检查起搏器工作正常。 术后2年,无明显诱因患者时感胸闷、乏力,来院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VVI起搏,起搏感知功能障碍(间歇起搏,间歇感知功能不足),动态心电图检查同前,经X线检查示电极导线断裂。通过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每天晨练时有扩胸的习惯,近几天,每于晨练时头昏、乏力、胸闷明显,而其余时间稍有减轻。分析该患者是由于扩胸运动牵拉而造成的电极导线断裂。晨练时,由于肢体牵拉使电极导线断离出现起搏功能障碍,头昏、乏力明显;不运动时断裂的电极导线尚有部分接触,故起搏器尚能正常工作,症状不明显。术中更换电极后,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恢复正常。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恢复良好,未再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此后,坚持复查心电图起搏器功能均正常。 近日,患者自摸脉搏发现有时脉率少于60次/min而来诊,无明显头昏、乏力等不适。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VVI起搏,起搏感知功能障碍(间歇起搏,感知不足)。X线下电极导线未见断裂,电极无移位。结合病史,初步考虑为起搏阈值升高所致的起搏功能障碍,给予提高起搏电压,由2.5 V提高到3.5 V,同时提高起搏器的感知灵敏度,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恢复正常,动态心电图复查起搏器功能正常。 2 结果 该患者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两次出现起搏器功能障碍,虽然都表现为间歇起搏和感知不足,但原因和处理方法各有不同。 3 讨论 起搏系统的功能障碍,无论其原因及发生部位都表现为以下几条:①间歇起搏和起搏停止。②感知功能不足或过度。③起搏频率的改变。而常见原因大致有:①阻力和起搏阈值(心肌兴奋性)的改变。②电极导管脱位。③连接脉冲发生器和电极的导线断裂。④脉冲发生器的电子元件失灵。⑤电池耗竭[1]。 该患者的起搏器故障表现为间歇起搏和感知不足。起搏障碍是起搏器故障中的主要故障。特别是对于完全依赖起搏器的患者来说,长时间不起搏可使患者出现头昏及晕厥发作甚至猝死,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问题。而感知不足指在起搏器感知灵敏度设置不当,电极导线发生故障等情况时,起搏器对心脏自身正常QRS波群不能感知,仍按自身的基础起搏周期发放起搏脉冲,并与自身心律产生竞争现象,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因此要认识到间歇起搏与感知不足的危险性以给予及时处理。 结合病史分析,患者第一次出现的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系电极导线断裂所致,诊断明确,给予手术更换电极即可。而第二次出现的起搏功能障碍系阈值升高所致,导致阈值升高的原因[2]有电极与心内膜处心肌的反应如水肿、极化电解质的释放、纤维化等;电极微脱位;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高血钾等。该患者已植入起搏器6年,属于晚期阈值升高,其机制多为电极位置不佳或心肌病变,激素治疗无效。具体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起搏器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电极与心内膜位置距离变化,起搏器的起搏阈值将改变。②电极与心内膜接触不良,阈值将会明显增加。③电极在心内使用时间较长,其周围纤维化形成较多,在电极与心内膜面接触界面会形成一层纤维瘢痕,对于电刺激非常不敏感,因此影响了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导致了间歇起搏和感知不足[3]。给予提高起搏电压和感知灵敏度后,起搏器恢复了正常功能。 以上可以看出,虽然两次功能障碍都表现为间歇起搏和感知不足,在原因和处理方法上是不同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