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汤剂煎服法临床应用
中药汤剂煎服法临床应用[关键词] 中药汤剂;溶媒选择;浸药时间;煎煮时间;服药时间
[中图分类号] R2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a)-087-01
中药汤剂的煎制过程中,由于中药材的来源不同,用药部位不同,质地不同,以及药物所含有效成分煎出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应视各种药物的不同性质,在入煎时分别对待,以确保有效成分的煎出含量,从而发挥群药的疗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十分讲究煎药之道,如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讲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某些中药的煎煮时间过长,则使香气大发,可丢失药效;有些中药如果煎煮的时间过短,不会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或者药物中的毒性成分不能消除。以上种种因素则严重地影响药效,也贻误病情,甚至发生中毒反应。
笔者通过10多年的中药学专业学习和临床药学工作实践,提高了对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认识,受益颇多,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浸药溶媒的选择
浸药溶媒的选择主要是针对病情的需要,要有利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在煎药前,首先要选择清澈的泉水、河水或自来水、井水;禁用受污染的水源。水质的可靠性有助于提高药效,或者减少副作用。其中,《伤寒论》一书中对溶媒的选择论述最详细,值得推广借鉴。如《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知母汤方后注云: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渣,引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渣……,分温再服”。前人认为:泉水煮药,是因泉水利尿泻热,又能使热从小便中排泄。现代研究分析:泉水含无机盐、可溶性有机物等,可协同相关的药力,参入联合行动,对于切中病机有率先作用。
2 浸药时间的选择
中药煎煮时先用适量的水在指定的容器内浸药,用水量应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准,浸药的时间一般在20~30 min,个别质硬的药物可延长1 h以上。例如,贝壳、矿石类要达到浸透内外,均匀适中,使药材内部的实质结构疏松、间隙扩大,在水浸的作用下,其药的有效成分极易释放,在煎煮时,又在热力的推动以及人工适当的力量搅拌下,则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出的速度加快,此时的药物溶出成份充分完全,可达到良好的结果。
3 煎煮时间的界定
中药汤剂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剂式,煎煮也应有一定的时间要求。一般来说先武火(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微火)慢煎,一般时间30 min,1剂应煎2~3遍。矿物、贝壳类及根茎类药物应先煎或煎煮的时间应稍长一些,为40~50 min。
久煎矿物药,如《伤寒论》中的“旋复花代赭石汤方”后注云:“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二升。”此方法,“谓之去渣复煎法”。因代赭石质量不易煎出有效成分,故必须加多量的水与其他药共煎,取其药汁,便于服用。另外,久煎对某些毒性强的药物可降低毒性,如生南星、生草乌等,煎煮时间应在1 h以内。
花叶类药物的煎煮时间一般在10~15 min,先武火迅速煮沸后数分钟,改用文火略煮即可。如菊花、薄荷等,因药中含有挥发油,煎煮的时间过长,则药力容易挥发,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4 服药时间的选择
服药时间的选择,则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故对患者的服药时间和方法,应有一定的规定,如《内经》云:“病所远,而中道而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说,病在下焦的病,而药物常在中焦发挥作用,故往往不能很快奏效。因此服药时间要有针对性地严格选择。
食前服,病在下焦或服用滋补药物,多用此法。如《神农本草经》云:“热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进食,旨在使药力直达病所,故可发挥最佳效力。”
食后服,如病在上焦,则又当食后进药为宜,使药效留于上,便于吸收而发挥药效,如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均应在饭后服,但无论在饭前、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饭后应在1~2 h ,可以避免影响药效。
空腹时服药,如《神农本草经》云:“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旦。”又如《伤寒论》中的十枣汤方后注要求在早晨服,即空腹服下,旨在使药力直达病所。空服,一般指早晨而言。
顿服,本法是指多量一次服完,如《金匮要略》中的大黄牡丹皮汤方后注云:“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顿服之,顿服之意是指集中药力,直趋下焦而泄热邪。”
频服,本法多用于病变在上焦,如咽喉病,旨在服药时取少量多服的方法,即少饮慢咽,多次饮用。目的是使药力能持续作用于咽喉,达到清解热邪之功。
中药在治疗疾病中,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和病变部位不一,所以,要采用针对性的服药时间和方法,旨在迎合病情的需要和有利于扶正祛邪。总之,治疗疾病要顺应其客观规律及发挥药力的最佳时效,故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汤荣成,汤银成.汤剂中药物的“先煎”和“后下”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