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临床观察.doc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临床观察摘 要:目的:观察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入选的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病例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采用禁饮禁食,胃肠减压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结果:47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胃动力及进食,通过对胃动力恢复时间、平均胃液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的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后胃瘫的诊断标准[4] (1)术后1周仍需胃肠减压,胃肠减压量800 mL/d,或停止胃肠减压由流质饮食改半流质饮食时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仍需继续胃肠减压,或呕吐后症状立即减轻,持续时间10d,检查发现上腹部饱满或隆起,轻度压痛、振水音阳性,肠鸣音减弱;(2)经胃镜检查或X线造影排除胃肠道机械性梗阻;(3)无引起PGS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等;(4)近期未应用影响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药物;(5)无明显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本院为上腹部大手术后疑似胃瘫患者规范为:38%影葡胺300 mL立位状态下口服时于数字减影机下动态观察至少30 min,90 min后再次复透,检查胃输出道有无机械性梗阻,有无狭窄表现,且动态观察胃壁有无蠕动波形,此组病例中,3例患者因年龄较大,一般情况较差,为避免过度搬动患者或因体位改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如:循环障碍、低血压等),笔者采用床旁胃镜检查,直视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但胃镜能通过幽门管或胃肠吻合口,用胃活检钳分别在胃体大弯侧刺激4~5次,未发现明显的胃壁收缩蠕动,所有病例复查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可以排除电解质紊乱所致的肠麻痹。 1.3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严格禁饮、禁食,放置胃管持续性胃肠减压,洗胃等。静脉滴注非抗菌剂量红霉素3~6 mg/kg,每日1次,持续5~7 d。胃管内注入胃动力药(如吗丁啉)、和(或)肌注胃复安等。维持水、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热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调整血糖。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取穴,中脘、建里、关元,双侧天枢、内关、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方法,用0.3 mm×40 mm的不锈钢毫针,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用0.25 mm×25 mm的毫针直刺中脘、建里、关元、天枢、内关,针刺补法得气后中脘、建里、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接G-6805电针仪采用连续波,输出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到针刺震动为度,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耳压治疗,取耳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肝胆,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每穴按30下,按压力度以穴位疼痛或耳郭发红为度,1日按压3次,贴3 d更换,两耳交替治疗。10 d为1个疗程。 2 治疗结果 本组47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胃动力及进食,最重1例PGS患者治疗第5周后症状缓解恢复正常饮食。通过对胃动力恢复时间、平均胃液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的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手术创伤应激改变了胃的正常神经、激素和肌原性因素对排空的调控,引起胃排空障碍,并以胃输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5],其发病机制尚未得到确切证实,文献报道可能的原因有多种:①胃动力障碍;②胃肠运动不协调;③胃壁顺应性降低;④胃电活动异常、胃电节律紊乱,胃收缩运动减弱或缺乏、干扰胃肠道对内容物的排出;⑤异常的胃、肠激素和肽类的作用;⑥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切断及糖尿病累及内脏植物神经后易发生胃瘫,抗胆碱能药物能诱发和加重胃瘫;⑦胰高血糖素血症,高血糖、应激、感染、代谢及药物等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瘫的发生[6]。中医认为胃瘫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水谷精微物质不能正常运化积于胃肠生痰生湿,阻碍气机,使气滞中焦,属于本虚标实证,治疗当补脾健胃,行气降逆止呕,因患者不能进食,故采用针灸治疗,针刺取穴以足阳明胃经和胃肠的幕穴为主,足三里、上巨虚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足三里又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上巨虚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下合穴,《灵枢#8226;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合治内腑”,能调节胃肠功能治疗胃肠病变,据临床报道针刺足三里可使幽门括约肌收缩和频率明显升高,增加了胃肠蠕动的强度,重刺激可使胃酸度下降,胃液分泌减少,胃内压多呈下降[7];中脘、天枢、关元分别是胃、大肠、小肠的幕穴、幕穴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作用,有研究认为针刺大小肠的幕穴、下合穴,均能显著提高血浆胃动素(MTL)水平,而MTL释放量减少则导致胃蠕动减弱,MTL能够促进胃肠各部分的运动[8],内关是手厥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