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地区节令民俗养生内涵考
北京地区节令民俗养生内涵考摘要:北京地区节令民俗包含丰富的养生内涵。诸如恬淡和愉的养神之道、利益众生的养心之道、顺四时适寒暑的起居之道、运动健身的养形之道等。这些养生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北京;养生;民俗;养神;起居;运动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88-02
从元代起,北京就开始了作为中国首都的历史。异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给北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北京文化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包括北京养生文化。北京养生文化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缩影,北京人的养生理念,具体的养生方式,比如饮食、居住、出行、运动、为人处事等,都受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北京地区节令民俗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和一定的传承性,同时也包含丰富的养生内涵。这里的养生是广义的养生,属于“治未病”范畴,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1 恬淡和愉的养神之道
生命是形气神三者的统一体,只有三者各安其位,才能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在这三者中,儒释道医家都很重视养神。《淮南子》明确提出“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的主张。怎样养神呢?《老子“致虚极,守静笃”,提出了静以养神的主张。《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神之道。
北京地区的不少节令民俗活动都蕴涵着恬淡清静的养神之道。譬如,灶王节送灶神(祭灶)、迎玉皇大帝;春节拜天地、祖宗,守岁;正月十九日燕九节往长春宫、白云观、宫观蒇扬法事烧香;清明节扫墓祭祖;浴佛节万寿寺善男信女们烧香拜佛;中秋节祭月;寒衣节祭先上坟等。这些祭祀礼拜活动,有缅怀先人、崇德报功的意义,场面庄严,必须诚意正心,涤除杂念。凝神聚气,神静淡泊,在短时间的静穆中,暗含了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神功效。
和喜怒,调畅情志。保持和愉、乐观的情志状态,也是养神的重要方法。《素问“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素问“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良好的家庭氛围,喜悦的节日气氛,都有助于保持乐观的心情。
春节贺年、拜年、贴春联;元宵节赏灯、放烟花,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除夕守岁,吃团圆饭,象征团聚合欢。清明全家甚至一个大家族一起扫墓,有助于培养和睦的亲情。中秋是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燕京岁时记》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日团圆节也”。家和万事兴,在民俗节令中培育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身心健康。
明清以来,从冬至节始,北京士宦之家有绘制“九九消寒图”数九迎春的风俗,清代比较流行画梅染瓣法,这项有趣的活动可以怡养性情,调畅情志,和愉精神。
2 利益众生的养心之道
心主神明,主血脉,流行血气,血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血气充盛,才能精神内守,血气运行逆乱,则可致精神外越,志意恍惚。心是形之主,五脏为心所统,心安则百节皆治。养神的实质即是养心。《素问“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只有心脏安和,五脏协调,经络畅通,才能百病不作。佛家讲人要修善业,主张慈悲为怀。大乘佛教主张,大慈大悲,自利利他,普度众生,鼓励人通过闻法思维修行。抛却贪嗔痴三毒,自净其心、自净其意,以修心为主旨。孔子说,仁者寿。古人认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必随之。久行善事,定能增福增寿。语善言,行善事,心地善良,必然心情愉快,心胸开阔,心态平和。
佛教利益众生的行为也体现在节令民俗中。每年的四月初八是浴佛节,北京的各个寺院会对路人施以茶水和盐豆等,叫做“普结良缘”。到清代,每逢腊八节,雍和宫用大锅熬粥供佛,对民众进行施粥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登莲台,九月十九传道妙,中元节之盂兰盆会,京城内外观音庙会、白衣庵、紫竹院等庙宇都举办诵经聚会,香火很盛。节令中举办各种佛事活动,民众虔诚礼佛,有净化人心、导人向善的养生功效。
3 顺四时适寒暑的起居之道
生活起居包括衣食住行,即饮食、居室、服饰、睡眠、沐浴等。《灵枢“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提出了顺四时适寒暑的起居养生之道。顺时养生,是养生的重要法则。古人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养生者必须顺应天时,适应时间、气候、季节的变化,因时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
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较详细地介绍了明代宫廷饮食,体现了饮食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时令特点。宫廷饮食不乏奇珍异馔,讲究营养,注重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
文档评论(0)